深山寻怪菇
标签: 博物广知

马勃:
松枝堆里埋地雷

盛夏的百花山,因海拔较高、植被茂盛,比城市里凉爽清新很多。半山腰上,生长着成片的华北落叶松,我们漫步林中,四处寻找着有趣的生物。在厚厚的落叶层上,一堆堆褐色的小球如同乒乓球大小,出现得越来越多。我蹲下来仔细观察它们,发现每个小球上方都有一个孔。我想摘一个一探究竟,可是刚一碰,它就从小孔里突然喷出一团烟雾,碰得越使劲,烟喷得越多。原来,这是一种球状蘑菇:“马勃”,而那团烟雾,实际上就是它们的后代—真菌的孢子。这些孢子被喷出后,随风飘散,去寻找新的生活空间。马勃成熟后,就在松林下静静等待,若有雨水或者枯枝败叶落下打在它们身上,就会触发喷射孢子的机关。如果人或动物踩到马勃,立刻一股“青烟”冒起,如同踩上地雷。
枝瑚菌:
地里长“珊瑚”

在马勃附近,我又找到了惊喜。一丛一丛的嫩黄色“小树枝”拔地而起。这是一类枝瑚菌。尽管看起来形状诡异,但并不妨碍它们中的一些种类成为美味的食用菌。记得前几年在浙江考察时,看到当地人把一种枝瑚菌晾干出售,价格不菲,味道也十分鲜美。不过,我不敢确认眼前所见的枝瑚菌是不是能吃的种类,还是抵制住馋虫的怂恿,小心为妙。
白鬼笔:
人类闻着臭,苍蝇吃得香

沿着山路向上爬了一公里,落叶松越来越少,森林里的树慢慢变成了山杨和白桦。我闻到了一丝特别的臭味,环视四周,很快便在苍蝇嗡嗡声的引导下,见到了这臭味的源泉:一棵丑陋的蘑菇—白鬼笔,挺立在肥沃的腐殖土上,它的样貌就像一杆短粗的毛笔,笔头上还蘸满黑色的墨汁。很多苍蝇围在鬼笔周围飞来飞去,有的还落在上面兴奋地大吃不已。原来,鬼笔类真菌大都会产生有臭味的黏液,来吸引苍蝇等食腐昆虫,以便帮助其传播孢子。这一幕让我想起在云南见到的长裙竹荪,这种名贵的食用菌其实也是鬼笔的亲戚,活着时同样十分恶臭。而奇怪的是,我曾看到被这臭味吸引来的并非苍蝇,而是大量的蜜蜂!看来直接食用未加工的新鲜蜂蜜,貌似不是明智之举……
小鬼伞和多孔菌:
蘑菇小溪和长寿祥云


告别了黏腻诡异的白鬼笔,继续沿路而上。在路边一棵倒下的死树上,无数指甲盖高矮的小鬼伞密布其上,像是一条小溪从高处“流”下来。这些长相十分“典型”的微型蘑菇,寿命特别短,只有数天。但就在同一棵朽木上,却生长着它们巨大而长寿的亲戚—多孔菌。纹路和色彩都很优雅的多孔菌零星点缀在朽木周身,使乏味的腐朽树干如同有祥云萦绕一般。多孔菌十分常见,且种类繁多,它们能长得十分巨大,并存活十几年之久。
责任编辑 / 张辰亮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