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风景


文章出自:博物 2012年第07期 作者: 罗文 

标签: 博物新闻眼   

蔓延到天际的风车群、铺陈在荒漠中的太阳能电池阵、大海中耸立的潮汐发电塔……“新能源”在为我们提供能量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壮美的新景观。

大地绽开“太阳之花”
从空中看,这套太阳能发电系统好像一朵奇异的巨大花朵,在干旱的大地上自由绽放。这是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莫哈维沙漠中的太阳能发电试验场,四周深色的是太阳能电池阵列,它们的作用是吸收阳光、转换能量,中间耸立的高塔以及周边设施是发电、输电设备。这里是美国能源部的试验场,曾经创造出不少突破性技术。如今,这个试验场已经完成任务、停止运行,改为天文方面的研究基地。
把光变成电
让阳光把鱼晒成鱼干,这也算是利用太阳能。但是对现代社会来说,真正有价值的利用方式,还是要把光转化成大量、且能稳定输出的电能。太阳能发电,根据原理不同有多种方式,但是它们都需要板状的阳光接收器—太阳能电池。为了接收足够的光能,太阳能发电场往往用数千块电池组成壮观的阵列,它们能根据太阳的方向调整角度。

古老的“新能源”

“新能源”指风能、太阳能、核能等非传统能源,它们并不一定都很“新”,更准确的叫法是“替代能源”。

工业革命以来,我们利用的最主要能源,是以煤和石油为主体的化石能源。对现代社会,化石能源的作用就像氧气对人一样重要,是生产生活的必要基础,少了它,社会经济只能退回到农耕时代。

化石能源基本都埋藏于地下,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无休止的开发下去,总有枯竭的一天。于是人们开始不断寻找新的能源,用以替代石油、煤炭,“替代能源”的说法由此而生。

替代能源主要包括风能、水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能、潮汐能、地热能等等,除了核能之外,其他几种都早就被人类利用过。不过,水车、风车磨坊之类,都是作坊式的小规模利用,不成气候。现在科学家研究的是如何把这些能源大规模开发,让它们为工业生产、城市生活提供动力。

责任编辑 / 刘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