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鹰
悄无声息的暗夜杀手


文章出自:博物 2012年第11期 作者: 汪洋 

标签: 动物世界   


圆圆的脸盘,大大的眼睛,猫头鹰是“形目”鸟类的统称,就像善于飞行的“猫”。白天里,它们眯缝着眼睛养精蓄锐;而当夜幕降临,它们摇身一变,成为悄无声息的暗夜杀手。

许多种类猫头鹰的左右耳孔高低并不相同,在靠声音定位的时候,它会不断地微调头部方向,以便使声源(O)发出的声音到达左耳(B)和右耳(D)的时间相同。此时,在猫头鹰两耳之间垂直方向等分面(平面IJKL)和水平方向等分面(平面EFGH)的交线(MO)就是声源方向。利用这个方法,它甚至能够在完全黑暗的情况下仅靠声音定位捕猎。
猫头鹰外侧飞羽边缘的齿状结构,大大降低了飞行中振翅的声响,让它可以悄无声息地飞近猎物。
由于猫头鹰两眼都位于面部前方,视野较小,为了看到更大范围,它必须转动头部。好在猫头鹰的脖子异常灵活,如同一个万向轴。同时,转动头部也是为了让两耳更好的接纳声波,以便精确判断猎物方位。
猫头鹰的脚趾平时是“三前一后”的状态,当抓握东西的时候,外侧的脚趾可以反转到后方,形成“两前两后”,这样减少了抓握死角,特别有利于黑夜里“盲抓”藏在落叶或积雪下面的猎物。

大眼:夜视观六路

和其他鸟类相比,猫头鹰眼睛在脑袋上的比例大得出奇。眼睛的解剖结构也很特殊——呈管状而不是球形,深陷在眼眶里。在视网膜上,密集地分布着能感受微弱光线的视杆细胞,因此夜视能力极强。两个眼睛都位于脸的正前方,更有利于立体成像,以便狩猎中精准锁定目标,校正距离。不过这样一来,视野范围就比较小了,加之管状的眼球无法左右转动,因此要想看到头两侧的东西,必须整个头部一起转。好在猫头鹰的脖子异常灵活,几乎各个方向都能做出大于180度的转动,所以不需要扭动身体,单靠转头就能眼观六路。这样一来,在保证了夜视能力最强化的前提下,还大大减少了因转动身体而产生的声响。

大脸盘:广纳声波、精确定位

只靠超大的眼睛,并不足以让猫头鹰在黑夜里轻松搜捕猎物,听觉同样重要。如果没有一点光线,声音甚至成为它们捕猎的主导线索。

在猫头鹰脸部,常会有一圈羽毛组成一个圆盘结构,再配上两只大眼睛,整体看上去和猫脸十分相似,这也是管这类猛禽叫“猫头”鹰的重要原因。这个“脸盘”可不是空摆设,它的作用甚大。猫头鹰的耳孔就位于面盘两侧的羽毛下,这个脸盘的作用,类似于家用电视的卫星信号锅,能更多地接收声波,方便猫头鹰判断声音来源。

许多种类的猫头鹰,两个耳孔的上下位置并不对称,因此同一个声源传到两耳的时间就会有偏差。猫头鹰可以通过细微调整面部的角度,使得这个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相同。这样一来,就能非常快速而精确地定位声源方向。依靠这个办法,一些猫头鹰可以在完全黑暗、眼睛毫无用处的情况下,仅凭听力定位猎物,然后准确无误地将其抓获。

责任编辑 / 张瑜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