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北京自来水博物馆


文章出自:博物 2012年第06期 作者: 刘亭文 

标签: 博物馆   文化文明   博物广知   奇妙博物馆   东城区   

自来水是现代生活最基础的设施之一,日常生活谁也离不开。它落户在中国大地之初,有着不少曲折:因为几场大火,清朝政府才批准修建自来水工程;京城百姓不相信自来水,戏称它为“洋胰子水”;开国大典上,天安门广场的旗杆来自于自来水厂……北京第一家自来水厂的原址现已成为博物馆,向人们讲述自来水的故事。

图1

最美的消毒车间

这座漂亮的欧式建筑是原“京师自来水厂”的“来水亭”,引入的河水在这里加入消毒剂,这栋小楼相当于水厂的“消毒车间”。

北京第一家自来水厂从城东北的孙河取水,输送到东直门外的水厂消毒,再泵入水塔,之后流入城里的管道。京师自来水厂的建筑为欧式风格,外墙红砖等部分建筑材料也是从德国进口的。(图1)

因火得水

图为故宫内储水用的大缸,大缸内的水用于应对火患。北京建立自来水厂最初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解决居民吃水、用水问题,而是为了救火。洋务运动中,有不少官员曾向清廷提议京师开通自来水,当时青岛、大连等外国租界地已经修建了自来水系统,而掌权的慈禧太后却对这种新兴事物不感兴趣,迟迟不予批准。

直到1907年,京城发生几次火灾,因为无水救火,损失惨重。慈禧询问解决之道,袁世凯回答“以自来水对”,这才促使北京第一家自来水厂于次年诞生。(图2)

责任编辑 / 刘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