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葵
炼丹灵草 驱蛇良药
标签: 草木庄园

刘禹锡与
“道士草”
再度回到长安,刘禹锡感慨良多:在十四年前,他因为游览当时香火极盛的道观“玄都观”,写了首或许暗讽朝政衰落的诗歌,被当朝宵小抓住把柄,远远放逐到了广东。如今唐朝的皇帝都已经换了四个,当时权倾朝野的小人也早已不知所踪,重新游览玄都观的时候,刘禹锡所见的,也不再是香火兴盛,而是一片破败。兴之所致,刘禹锡写了首诗,曰:“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或许觉得如此抒怀还不过瘾,他又写了冗长的前言,告诉读者们,重游玄都观,那些招人烦的桃花早就没了,“荡然无复一树,唯菟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其中的含义大约是说,不该由道士们费心栽种的桃花,也暗指当时朝中上蹿下跳的小人,它们和他们,终于消失了,而“菟葵”、“燕麦”这些植物重新出现,似乎一切又走回了平淡的正轨上。
道士也得吃饭,所以种燕麦可谓“务正业”,至于“菟葵”对道士又有什么用呢?关于这件事,李时珍作了解释,说,刘禹锡所谓的“菟葵”,就是常见的野草“天葵”,因为叶子背面常带紫色,又被称为“紫背天葵”。古时方士常以此炼制金石,流传有“如要形坚,岂忘紫背”之说,可使金石坚固,这东西被道士们当作灵草,可用于煮制铅、汞、朱砂、雄黄之属,乃炼丹不可或缺的添加剂。



防蛇魔咒
天葵在民间,更重要的作用是作为中草药,具有防蛇防虫、解毒止血之效。李时珍还专门在《本草纲目》上头,记录了一则唐朝流传而来的天葵用法:于阴历五月五日前斋戒,找一株树下生有天葵的桑树;到了五月五日当天的正午时分,在这株桑树下念咒,曰:“系黎乎俱当苏婆诃!”念咒已毕,用手把桑树背阴一侧抚摸一遍,之后把天葵和五叶草在嘴里嚼烂,以咀嚼出的汁液涂抹在手背上;在这之后再斋戒七日,不得洗手,此后有毒蛇毒虫咬伤,用这只处理过的手摸伤口,即可痊愈。李时珍对于咒语并未过多评价,但终究还是质疑说:可治蛇虫咬伤的草药很多,何必非用天葵不可?——如今看来,天葵解毒,唾液杀菌,这些都还说得过去,只是七天不洗的大脏手,配上拗口的咒语,这毒蛇毒虫之流,防治起来还真是辛苦啊。

短命“老鼠屎”
古代人给植物命名的时候,有一些自以为满怀哲理的法则:比如,生在野地上的植物,幕天席地,所以经常用“天”、“地”来命名,天葵的名字,其含义也是指“生在野地的、味道像葵菜的植物”。另外,古时也常用体型小的动物(如兔、鼠、雀)来给植物命名,指代微小,所以天葵的另一个名字“菟葵”,一方面是说它体型微小,另一方面也在说它柔弱而不够强壮,春季生长,未到夏季就已枯萎,像兔子一样禁不起折腾,容易夭亡。
责任编辑 / 王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