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填四川
水陆并进,复兴天府
天府之国起战乱
四川地区偏居我国西南,在宋代以前,算是一块远离战乱的“世外桃源”。春秋时期,四川是古蜀国的领地。公元前316年,秦国出兵灭蜀后,下令“移秦民万家实之”。此后,不断有北方移民迁往四川。由于水土丰饶,少有自然灾害,这里很快就成为驰名天下的天府之国。再加上地形封闭,山川险固,直到唐代,四川腹地都没有多少大规模战乱,因此人烟稠密,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繁荣不逊江南。安史之乱爆发后,长安危急,唐玄宗就选择退往富庶且安定的四川避难。

然而,南宋末年时,彪悍的蒙古军队从北方草原一路南下,在四川地区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致使农田荒芜,人口锐减。元朝统一后,首次在全国设立“省”,当时的省面积很大,例如“湖广省”就包括现在的湖北、湖南、广西、海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广东、贵州的少数地区。数十年后元朝灭亡,朱元璋统一全国,改革了行政区划,湖广省的辖区缩小到现在的湖北、湖南,但名字依然沿用。为了让四川恢复发展,朱元璋鼓励移民四川,湖广省由于位置接近,移民自然最多。这就是第一次“湖广填四川”。
“奉旨入川”建新家
明朝末年,自然灾害频发,朝廷又连年发兵征税,百姓难以生存,各地纷纷起义。1644年,陕西人张献忠带领农民军进入四川,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自此明军、清军和农民军三股势力对四川展开残酷的争夺战,期间多次发生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四川人口再度锐减。据统计,明末四川至少有300多万人口,到清朝统一时,一下子跌到50万,一些州县仅剩下十几户人家。1673年,吴三桂等人发动三藩之乱,四川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为了重振天府之国,康熙帝在平乱后发布了《招民填川诏》,号召外省人迁徙到四川,规定凡是迁来垦荒的农民,可免去几年赋税。经过100余年的时间,大约有600万人迁入四川,其中来自湖北、湖南的就有300多万。
责任编辑 / 杨练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