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电,随手放光明

火把油灯
燃烧的光亮年代

对古人来说,驱除黑暗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点火。人们在洞穴或者空地上点燃篝火,照明取暖,可如果是走夜路,那就需要手持个火把—将沾过油脂的布条缠在木棍顶部,它算是最早的便携照明设备。但火把的光照范围毕竟有限,也就有两步开外,要是一群人同举火还好说,孤身一人的话,只能照清脚下的路,看不到前方。
到了9世纪,阿拉伯半岛上出现了最早的手提油灯,它虽然照明核心还是油泡棉质灯芯,却颠覆了传统台式油灯的形象,多了个把手,看上去更像一只壶,就像“阿拉丁神灯”那样,人可以拿着它到处走。而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那种有提手、带玻璃罩的煤油灯,则是1853年由一个波兰人发明的,它防风防晃,还可以通过调节灯芯的长短,控制火苗大小来改变亮度。因骑马时可以挂在马鞍上,又叫马灯。

反光杯
小光变大光
不知你发现没有,手电的灯泡都是被一个反光材料制成的漏斗形小壳包裹,它叫反光杯。它的作用是汇聚光线,让小灯泡原本微弱的光,通过反射作用变亮。此外,还可以通过调节它与灯泡的距离,改变光线的焦点,控制光照的距离和面积,很多大手电前端那个可转动的环,就是用来调节反光杯的。反光杯不仅应用在手电中,电影放映机、探照灯中也都有它的身影。
小光变大光
不知你发现没有,手电的灯泡都是被一个反光材料制成的漏斗形小壳包裹,它叫反光杯。它的作用是汇聚光线,让小灯泡原本微弱的光,通过反射作用变亮。此外,还可以通过调节它与灯泡的距离,改变光线的焦点,控制光照的距离和面积,很多大手电前端那个可转动的环,就是用来调节反光杯的。反光杯不仅应用在手电中,电影放映机、探照灯中也都有它的身影。
白炽灯手电
来自灯饰的灵感
1879年,托马斯·爱迪生发明出白炽灯,从此人们逐渐告别了依靠明火照明的时代。但电路电线是固定不可移动的,因此电灯也只限于室内使用,夜晚出门时,人们还是要提着煤油灯,深一脚浅一脚地走。
到了1897年,尽管电灯在美国已经比较普及,但当时的街道上,还没有安装路灯照明,有一个从俄国移民到美国,名叫康拉德·休伯特的工人,每次下夜班,都要提着煤油灯赶路回家,很不方便,特别是有一次被石头绊倒,摔破了煤油灯,只好摸黑回家。
责任编辑 / 郭亦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