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奥运训练基地


文章出自:博物 2007年第08期 作者: 杨勤业 

标签: 青岛市   昆明市   博物新闻眼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日益逼近,而此时此刻,许多运动员却在运动基地里紧张地备战。为什么选择这些地方作为运动基地来进行备战?怎样的自然条件能让运动员们训练出更好的成绩?跟随《博物》的视野,一起去这些传说中的训练基地看看吧!
海拔高度较高、空气相对稀薄、气压较低、氧气含量较少,正是这些“可怕”的描述,让青海多巴成为“金牌铸造工厂”。供图/全景

高原:金牌铸造地

站在平均海拔高度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你将切身体会“高处不胜寒”的意境:空气相对稀薄、气压低、氧气含量少  这些“恶劣”的环境对生活在平原的人而言绝对是一种挑战,有时,它们引起的“高原反应”会强烈到让人痛不欲生。

高原地理环境促使心肺功能等人体多项生理指标发生一系列变化,于是我们看到了“硬币的另外一面”:世居高原上的人比生活在平原的人具有更好的耐力。在高原气候条件下训练,运动员的肌体对缺氧的适应能力、耐力和心肺功能等都将得到提高。不仅中长跑项目,像游泳、射击这些运动,都可以在高原环境的训练中提高成绩。

高原训练可不是专门为耐力项目准备的,像射击、跆拳道这些运动,都可以在高原环境的训练中提高成绩。供图/CNS

多巴

海拔最高的训练基地

湛蓝的空中纯洁的白云似乎触手可及。远处是连绵起伏的群山,高原永远不缺高山。湟水从脚下流过,它将最终汇入黄河。

距青海省省会西宁市22公里,西宁-民和盆地西部,湟水中上游地段的地方,多巴高原体育训练基地正静静地矗立于此。走进基地的大门,彩色的建筑遍布于绿色之中。和安静的外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基地里的紧张训练。此刻,国家游泳队的队员们正在泳池中奋力一搏,也许今天将会出现一个崭新的成绩。

责任编辑 / 童晓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