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
杏黄桃红杨柳风
标签:

农历早春二月,煦暖的和风吹开了一片生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数九寒冬一过,到了二月,正是“五九、六九,河边看柳”的日子。万物萌发,二月的明媚阳光里植物茁壮生长,就像白居易吟诵的那样,“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古人认为,在二月,万物相随而出,所以称二月为“如月”,这里的“如”是跟随的意思,形象地说明接踵而来的勃勃生机。

“二月二,龙抬头”,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一般在二月。惊蛰这天,酣睡一冬的各种小动物们开始苏醒,而传说中的龙是鳞虫类之首,所以古人以二月初二为“龙头节”,借龙抬头的威风来镇降那些会对农作物产生祸害的虫类,并且请来龙王兴云播雨,祈祷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二月二这天,也是“中和节”,《礼记》载:“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二月有的时候也被称为“中和”。

还有一个风雅的节日,那就是“花朝节”。唐代女皇武则天爱花成癖,每年到了二月十五,就让宫女们采集百花,与捣碎的大米一起蒸制“百花糕”来赏赐群臣。后来长安、洛阳等地就以二月半作为“百花生日”,为百花过节,这样的风俗一直延续到清代。清代人这样描写花朝节的胜景:“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因此,古人就把百花盛放、花明景丽的二月又称“花月”、“丽月”。


二月里草木萌青、百花吐蕾,桥头、溪边,随处可以看到满树的桃花或者杏花,它们是二月开得最盛的花,二月也作“桃花月”、“杏月”。就像《诗经》里描写的那样,“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少女们看那娇艳的桃花粉红可喜,也想让自己的面容像桃花那样美丽,就在二月的一天,结伴去采摘桃花,晒干后碾成末,与井水一起服用,期待着“人面桃花相映红”。
责任编辑 / 徐韵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