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龙虱
水陆空三栖战舰


文章出自:博物 2009年第02期 作者: 景天 

标签: 动物世界   

“水仙”仙谱:龙虱属于甲虫的一类,俗称水龟子,是一种“完全变态”的昆虫经由卵、幼虫、蛹,直至成虫。无论龙虱的幼虫还是成虫,都是水下世界掠食者,素以凶猛而闻名;同时龙虱可在地上爬行,能在天空中飞,称之为“水仙”,倒不如叫它“水陆空全能仙”更合适。
在较为完整的水生生态系统之中,龙虱可谓食物链的顶极消费者。洁净的水体,丰富的水生植物,充沛的食物资源,才是龙虱偏爱的生存环境。

龙虱非虱

龙虱的蛹埋藏在泥土中,静静等待着从幼虫到成虫的蜕变。
水中霸主龙虱的身体正好是适合游泳的流线型设计。

动物的名字总给人无限遐想,甚至是错觉。倘若以为龙虱和“虱子”多少能够扯上干系,或者身材微小,或者以吸血为生,那么显然是被龙虱的名字所蒙蔽了。正如海马非马、袋鼠非鼠,龙虱也并非什么虱子。若是硬要从名字来看,那么龙虱首先姓“龙”。《说文》中有言:“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在掌管物候的龙神身旁,龙虱也沾染了不少仙气。龙身边的虱子,在水中实可谓强悍,无论虾兵蟹将、大小游鱼,实在忌惮它三分,就连人类被它咬上一口也能疼上半天。龙虱还是潜水高手,在鞘翅之下还有一个气囊,能够充当潜水所用的氧气瓶;它们能长时间潜入很深的塘底,即使在冬季厚厚的冰层下也不会因缺氧窒息而死了。龙虱幼虫化蛹前会出水登陆,成虫也可在陆地任意横行;同时借由翅膀,龙虱的成虫亦可一飞冲天——从王霸之气,到水陆空三栖,真不愧为沾染了几分龙气的昆虫。

由虎至龙

龙虱的幼虫又名水虎,蝌蚪、鱼、虾等活物都是它的捕食对象。

池塘的水下,就是一片为生存而争斗不休的微观世界,纵然只是龙虱的幼虫,依旧是水里头的凶猛掠食者。龙虱的幼虫俗名叫做“水虎”,体型如小的蜈蚣——很难想象还有哪种生物幼年叫“虎”,成虫叫“龙”,这足以看出它们的凶悍。水虎以水中一切动物蛋白为食,即使对体积庞大的小鱼、蝌蚪,甚至青蛙,它们也敢于主动攻击。水虎没有明显的嘴,上颚中空,连着口腔和食管,它们不能咀嚼和撕咬。称霸一方的兵器,依靠的是装有“毒液”的吸管:捕到猎物时,水虎将毒液和消化液通过空心的上颚注入猎物体内,肥胖的蝌蚪、小鱼受到偷袭,用不得挣扎几下,便不再动弹;用消化液处理后的猎物,内脏逐渐变成暗淡的液体,水虎就像喝软包装一样将食物吸尽,然后将干瘪的表皮弃于水中。

龙虱有一对专门负责划水的游泳足,形状类似鱼鳍。

水蟑螂的滋味

龙虱的贪吃是出了名的,水下的各色活体蛋白质,龙虱大都一一品尝过;然而人类的贪吃尤在龙虱之上,在贪吃与贪吃的较量中,龙虱自然落得变为人类的盘中餐。长江以南地区的夜市上,渐渐流行起来名为“水蟑螂”的吃食:油炸过的虫子形状扁平,颜色棕黑,与蟑螂确有几分相似,这便是龙虱了。水鳖虫、水龟子、水蟑螂,这些都是龙虱的别称,因为具有滋养强壮之效,作为食品,龙虱可谓广受好评。侗族习俗中,自古有将龙虱腌制的吃法,而两广一带则有评论说龙虱的味道像火腿。

捕获龙虱的方法简单易行:夜晚的水边,支一盏明灯,龙虱就会飞出水面——种植水稻的农民对于龙虱自然没有什么同情之心,因为龙虱在水田里横冲直撞,会破坏水稻根系。如今龙虱已然可以人工养殖,至于这种身带龙气的昆虫何时能够搬上全国各地的餐桌,恐怕要等人们克服“吃虫子”的心理障碍之后吧。

责任编辑 / 王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