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流行“熊猫装”
黑白两色的动物


文章出自:博物 2011年第08期 作者: 乔轶伦 

标签: 动物世界   博物广知   

疣猴
优雅的非洲美猴王
虽然只能拍黑白照,但“非洲美猴王”—疣猴却一点也不失贵族风范:肩膀两侧披着斗篷一样的白色“蓑衣”,如拂尘般的粗尾巴笔直垂下,蕴含着一种纯洁、飘逸、雍容的气质。疣猴性格内向,好静少动,并不像其他猴子那样吵吵闹闹、蹦蹦跳跳,可能是怕弄脏了这身华贵的服饰。它们喜欢栖息在树林的中层,过着隐士般的生活,难得目睹其尊容。

《功夫熊猫》中,因为有预言显示,孔雀沈王爷将被一个黑白两色的战士打败,于是沈王爷血洗了熊猫村。然而看到此处,广大观众纷纷质疑:为什么非得是熊猫?家养的斑点狗、奶牛,野生的斑马、企鹅、杀人鲸其实,世界各地的海陆空中,黑白两色的动物还有很多很多。

马来貘
披着熊猫皮的短鼻子象
这种怪模怪样的动物是马来貘,生活在东南亚的热带丛林里,别看它们块头像小牛犊,但胆子却很小,平时躲在丛林里,很难见到它的踪影。马来貘有点像猪,但它却是马和犀牛的亲戚。
貘与熊猫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都是黑白两色,熊猫古称为“貊”,与“貘”同音,所以总有人把它们弄混。但白居易的 《貘屏赞》中写到“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由此可知,唐朝人是知道马来貘这种动物的。
臭鼬
先礼后兵
“黑白配”像是盗用了疣猴的扮相,但是这样对比强烈的色彩对臭鼬的天敌来说,具有着强烈的色彩警戒效果。与劲敌狭路相逢时,它们会极力展示自己的这身黑白装,浑身毛发膨松立起,白色大尾巴如旗杆一样耸立起来,两只前脚不时地跺地,试图吓退来犯者。此时,如果有哪个冒失鬼仍不知深浅,就要免不了被它的化学武器熏得痛不欲生。
印度羚
每群一只“熊猫羚”
印度羚来自南亚草原,它们头戴一对华丽的螺旋犄角,身穿朴素的黑白装,看起来仍十分和谐、优雅。印度羚可谓是所有羚羊中唯一着熊猫装的种类,只不过它的白眼圈和熊猫恰恰相反。另外,在印度羚的世界里,只有成年雄性才会身着“熊猫装”,雌性和幼年的印度羚都是鲜亮的棕黄色。由于是群居动物,每群且只有一只雄性,“熊猫羚羊”就显得更为稀有了!
澳洲鹈鹕
穿黑背心的白鸟
大熊猫的粉丝遍天下,就连遥远的大洋洲也不例外。这个长嘴大鸟是澳洲鹈鹕,它一身雪白的羽毛,但是肩膀上却披一了件黑色的“小背心”,样子还真潇洒!
白秋沙鸭
“熊猫眼”的鸭子
熬夜之后,脸上会出现一对黑眼圈,被戏称为“熊猫眼”。有一种鸭子,虽然不熬夜,却也着熊猫眼,它们就是白秋沙鸭。鸟类里,“黑白搭配”的种类很多,但是因为白秋沙鸭样子可爱,常被称为“熊猫鸭子”。和印度羚类似,所有的“熊猫鸭”都是成年雄性,而且只在繁殖季才有明显的“熊猫眼”。
黑白海豚
海中小丑
在南美洲南端海域生活着一种小型海豚—黑白海豚。它们头、尾和鳍黑色,身体中段白色,喉部有三角形白斑,略显花哨的黑白配让它又有“小丑海豚”的别称。因为这种海豚数量稀少,人们对它们的了解还很有限。
云石蝾螈
黑石白云的组合
飞禽和走兽都有这么多熊猫粉丝,“两栖爬行类”也不甘落后。这种黑白两色的蝾螈有个好听的名字—云石蝾螈,它来自美国东部,平时躲藏在潮湿的泥土中不易见到,底色漆黑,从头顶到背部、尾部上涂有白色的不规则斑纹,利于隐藏。
黑白两截的来自荷兰。这两种兔子都是人工培育出的宠物品种,也许让它们杂交一下,能生出更像熊猫的后代。
“熊猫兔”PK赛
家养动物中也有不少熊猫粉,最近有两种兔子正在竞争“熊猫兔”的名字。“熊猫眼”的来自法国

熊猫阿宝打败了傲娇的孔雀沈王爷,成为全世界的大明星,处处受到追捧,黑白两色的“熊猫装”也变成最时髦的装束。黑白两色的动物从此扬眉吐气,忘掉了不能拍彩照的烦恼。“熊猫装”的好处多多:在自然界中,黑白两色是很好的伪装,能让敌人或对手看不清自己的身体轮廓,从而起到自我保护、隐藏的效果。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各种黑白花纹的动物纷纷派出代表,展示自己“熊猫装”的风采。

责任编辑 / 刘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