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
在锥尖上跳舞


文章出自:博物 2009年第07期 作者: 范锡龙 

标签: 酷玩意儿   

想象一下:假如一个物体像成语“立锥之地”形容的那般,只能占据脚下“锥”大的地方,还真的有本事“立”得起来吗?答案是肯定的——只要让它绕对称轴旋转。陀螺,就是这样在锥尖上跳舞的杰出代表。

5500岁的古老玩具

古老的陀螺,发明者已经完全不可考。我们只知道,早在公元前3500年,世界上第一批陀螺被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制作出来。公元前13世纪左右,小小陀螺的身影“转”遍了欧亚大陆:从黄河流域到爱琴海沿岸,青铜时代的远古先民们,都饶有兴致地抛掷着它。

游吟诗人荷马在史诗《伊利亚特》中如此形容呼啸而过的古希腊战车:“仿佛急速运动的陀螺。”——看来,那个时候的陀螺应该已经是一种颇为风靡的玩意儿了,但是在造型和玩法上都还比较原始。

斜着照样转
能用一根横截面积极小的轴站立,是惯性定律使然: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那么它将保持原先的运动状态。旋转的陀螺受到的合外力基本为零,所以它能暂时站立。我们在玩陀螺时常常发生这样的状况,由于赋予转子的初速度不是与地面精确平行的,使得陀螺也就“斜着身子”运动——这时它不仅围绕自己对称轴“自转”,而且它还围绕垂直轴“公转”。倾斜产生的摩擦力,最终导致这个平衡系统失稳。

我国宋朝年间,一种和现代陀螺更为相似的玩具走进人们的视野,它叫“千千”;是当时深宫后院中的嫔妃发明的。“千千”由一个长约1寸的铁制中心轴,和一个直径4寸的木制圆盘组合而成。用绳子缠好了,往地上一抛便旋转起来;速度慢下来时,再用绳抽击其侧面,如此便可转个不停。

经过几百年来无数陀螺玩家的研究练习,如今这个小玩具的“转”法已经多得数不清——从“翻山越岭”到“叠罗汉”,能把人看得眼花缭乱;而所谓“打陀螺”,更已经成为我国民族运动会中一项规则完备的体育赛事。

责任编辑 / 萧潇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