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边的“野性生活”
广西崇左生态影像调查
标签: 动物世界

蛤蚧是一种体型粗壮的“大壁虎”,它们能长到三四十厘米长,凭借强壮有力的四肢,能够在树丛间、峭壁上长距离跳跃。
峭壁,猴群出没
凌晨5点,几个头扎毛巾、腰别镰刀的农民,摸着黑来到田里,开始一天的劳作。此时恰逢甘蔗收获的季节,一捆捆收割好的甘蔗被堆放在路旁,田间的甘蔗叶,则被聚拢起来焚烧,留下的灰烬就是来年最好的肥料。炽热的火光将田地周围的山林照亮,惊动了里面的动物,只听“叩哦”一声叫,一只赤麂慌忙钻进了林子深处。
离甘蔗田不远,还有一群人也已经开始工作了。他们正在用仪器观察山崖上的猴群,记录着猴子们的一举一动。这是一群生物研究者——北京大学的潘文石教授在广西崇左建立了一个生物多样性研究基地,现在这里也成为白头叶猴的保护区。
白头叶猴是广西石灰岩山地的“明星物种”,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它们四肢修长,毛色黑灰,长着一条超过身长的尾巴,最大的特色是脑袋上长满显眼的白毛。

研究基地的工作者每天都要观察、记录白头叶猴的活动情况。
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指点着山崖上的一处石壁,告诉我猴子很快就要出来了。白头叶猴生活在岩石峭壁上,寻找它们活动的区域并不难。猴群通常在岩洞过夜,因此洞穴下方的石壁会被猴子的尿液和粪便冲刷成黄褐色。在成立保护区之前,猎人就常通过这个特征猎捕白头叶猴的。现在,瞄准它们的不是猎枪,而是我们的相机镜头和望远镜。
责任编辑 / 刘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