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吃的大嘴怪鱼


文章出自:博物 2010年第08期 作者: 唐志远 候勉 

标签: 动物世界   

鲶鱼,是鲶形目鱼类的统称,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共同特征就是有一张长须、大嘴的“猫”脸,浑身细鳞滑不留手。它们广泛生活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和美洲各大水系,我国已记录有11科29属,约120余种。中国各地俗称的猫鱼、黄腊丁、石扁头、石卡子、石爬子、刺婆鱼、黄鸭叫等,都是鲶鱼家族的成员。

大多数人印象里的鲶鱼,就是黑不溜秋、长着长长胡须的大鱼。更熟悉的恐怕还是它鲜美的味道,滑嫩的口感。其实鲶鱼有很多种类,也有一些小型鲶鱼很漂亮。不过一定不要小瞧这些长着大嘴的小家伙,它们相当凶猛。我曾经就在水族箱里,养了一条名叫“黄颡(音‘桑’)”的小鲶鱼,很漂亮。起初它很胆小,总是低调地躲在石块下边,从来不敢出来抢吃的,只吃一些其他鱼吃剩下、掉落在水底的食物残渣。然而过了没多久,总是发现鱼缸里的小鱼莫名其妙地消失。终于在一个夜晚,借助微弱的手电灯光抓到了真凶—那条小黄颡已经比原来大了两倍,肚子圆滚滚的,嘴外边还露着半截鱼尾巴。于是我赶紧把凶手缉拿归案,第二天就放回到当初捉它的那条河里了。

鲶鱼喜欢群居,生活在布满沙石的急流水底。不同种类体型差别很大,它们根据自身大小,有的吃小鱼和低等水生动物,有的甚至可以捕捉水鸟和小型哺乳类。小时侯我特别喜欢到江边的鱼市上游逛,为的只是去看看那挂在大铁钩子上、比人还长的巨型大口鲶,总是惊叹于它们巨大的体型和超忽想象的体重。

黄颡鱼

凶猛大嘴怪

鲶鱼视力不太好,捕猎全靠敏感的胡须。它们经常将胡须贴着水底巡游,一旦触碰到活动的物体,就会张开大嘴展开攻击,只要能够吞下的就决不放过。它们口中的牙很小,却又多又锋利,像成百上千把小锉刀一样密布在大嘴里,猎物一旦被咬住就很难逃脱了。有些种类的鲶鱼甚至可以吞下和自己差不多大的鱼,把肚子撑得滚圆,连游动都很困难了。

多样的婚俗

鲶鱼进入繁殖期,就会选择石缝或水下岩洞为巢,然后双双在附近巡游,守护家园。为适应流水环境,它们的卵是成团的,并且黏性很强,可以黏附在石上。小鱼破卵而出后,父母会在一旁保护,驱逐敌害,直到幼鱼可以独立生活才离开。由于水环境不同,鲶鱼们演化出了不同的繁殖方式。有些种类的雄鱼进化出了交接器,可以把精子直接送入雌鱼体内受精,以免激流冲散排出体外的精子和卵子。另一些种类除了做窝、守护之外,还会非常细心地把食物吞下,消化到一定程度再吐出来喂给稚鱼,利于它们消化吸收。

责任编辑 / 唐志远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