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
得水能仙天与奇


文章出自:博物 2009年第12期 作者: 王辰 

标签: 草木庄园   

分布:原产于亚洲东部,是欧洲种类的一个变种,据记载我国浙江、福建沿海曾有野生,但现在各省区都有栽培。作为观赏花卉,水仙最常见的形态是鳞茎泡在水中,但在我国南方培育水仙时,大多数则是栽在土壤中。
水仙基部具卵形鳞茎,形如洋葱,叶片自鳞茎中生出,扁而狭长。花生于叶丛之中,每朵花具6枚白色花被片、外观花瓣状,花中央还有一轮黄色的副花冠。常见的观赏水仙多用水浸泡鳞茎,摆放在卵石或盆景中。

凌波仙子

古人把水仙看作一个神话,只要接触到水,就能不枯不死,还能开出如仙子罗裙一般轻盈脱俗的花朵,花间透着点点幽香,典雅高贵。水仙与兰、菊、菖蒲并称“花草四雅”,在魏晋南北朝时,人们称之为“雅蒜”。

水仙花白色如花瓣的部分叫做花被片,黄色如花瓣的部分是副花冠,二色搭配,因此水仙也被称为“金盏银台”。

最早把水仙称为“凌波仙子”的人,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黄庭坚看到临水娇柔的水仙花,联想到了将曹操的儿子们迷得神魂颠倒的美女甄氏,以及曹植为她所作的《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形容洛水女神抑或甄氏的词句,恰好拿来称赞水仙花。“凌波仙子”的称谓优雅贴切,一时为人所传诵,成为了水仙首选的别称。

从美女到才女

水仙花最初被看作仙女降世,非但是仙女,而且还是仙女中的美女。“冰雪肌肤姑射来”,是一度流传甚广的赞颂水仙的名句,其中所说的“姑射仙子”,在《庄子·逍遥游》中被描绘为“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此外,月宫的嫦娥,掌管霜雪的天神青女,都被用来比拟过水仙花。

栽种的水仙以一个鳞茎开花的数量越多越好。曾经野生的水仙开花不过十余朵,如今观赏的水仙能开几十甚至上百朵花。

自唐宋以后,人们逐渐盼望着美女也要才智兼备,于是水仙花经历了从单纯的美女向才女的角色转换。相传宋朝一位姚姓大婶,梦到天上的“女吏”星宿掉在地上,变成了一丛水仙花,大妈禁不住花的香甜对肠胃的诱惑,把水仙花吃下了肚,梦醒之后,生下了个女孩。这女孩长大后,贤淑而通文采,名声大噪,所以水仙花自这个传说开始,也被称为“女吏花”、“姚女花”。唐朝人有位薛姓书生,也曾见过水仙花的魂魄:庭院中忽然冒出个白衣女子,吟诗一番,而后钻入水仙花丛不见。薛公子从此文才大有长进,民间相传,他是偷学了水仙花女的诗句,或是受了人家文采的熏陶。

责任编辑 / 王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