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醚
分子神话中的多面神


文章出自:博物 2012年第12期 作者: 曹阳 

标签: 化学实验   

人类有神话,分子也有,而且在某些情节上还类似,它们的交集就是乙醚。乙醚这个结构简单的分子,虽然是出了名的“危险人物”,但也曾是外科手术中的麻醉剂,以及用途广泛的有机溶剂。
这块希腊近现代纪念碑上,记录着亚里士多德是最早提出“以太论”的人。

分子共和国虽然由有机、无机、单质、化合物等等各“族”分子构成,但它们世代间却传承着共同的神话体系。而这个神话的开头,竟与希腊神话一致:天地之初,在一片混沌中诞生了地母、黑暗神和黑暗女神等5尊神只,而后,黑暗男女二神结合,又生下了“Ether”,掌管着宇宙和大气……

但神话传到这里,情节出现了分歧。一小撮偏好物理的分子,说Ether后来化成了大气中的神秘力量“以太”,并引用了人类着名物理学家笛卡尔的理论,将它认作电磁波传导的媒介,后来连牛顿也曾对此深信不疑。但随着19世纪“相对论”的出现,人类否定了“以太”的存在,这支神话也就此被打破。

而大多数守着化学本分的分子,则说这位太空之神,化作一种神秘物质,极易挥发,能自由地弥漫在空气中,又能令动物昏昏欲睡——因为在1540年,德国植物学家科尔杜斯就合成了这样一种物质,并且,或许是受了神的指引,竟把它命名做“ether”。于是,这段情节成了分子神话的主流,而这个“ether”,译成中文就叫做乙醚。

坏脾气,爱爆炸

乙醚的系统命名应叫做二乙基醚,是一种透明的液体,气味芳香,口感微甜。它或许真的有神力,因为它要是生气了,后果很严重——爆炸!所以,人们对待乙醚向来要加十二分小心,并慢慢了解到它为何容易“动怒”。
首先,乙醚极易挥发,如果它弥漫在空气中,哪怕含量只有2%,遇热就会爆炸。其次,它还特别容易被氧化,生成过氧化物,如果乙醚中混有它的过氧化物,哪怕是在-40℃的环境下,依旧会爆炸。为了不惹怒它,人们都是把它密封在避光、低温的环境中。

责任编辑 / 郭亦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