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变幻大王旗
从冥王星“降级”重新认识太阳系


文章出自:博物 2006年第10期 作者: 张超 

标签: 天文天象   

今年八月,冥王星的“降级”再次刷新了我们对宇宙的认知:“九大行星”的说法从此成为历史过去时;而守护星遭到“罢黜”的天蝎座人士也因此感到短暂的不爽。每一次天文概念的更迭,都意味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并且其中从来都不乏科学的玄机和曲折的故事。现在,就让天文专家张超引领你,来认识一个课本上未曾提及的太阳系。
水星Mercury

昔年冥王神 今朝矮行星

8月24日,捷克布拉格。国际天文联合会第26届大会会场掌声雷动,行星的新定义获得通过了!这意味着从此冥王星将不再是太阳系大行星的一员,全世界的中学教科书也要因此重写。

其实,这场对冥王星的残酷的PK已经酝酿了许多年。早在上世纪中叶,就有人发现这颗“大行星”的直径与当初的猜测不符——冥王星的体积不是与地球类似,而是只有后者的一半;1978年它再次“瘦身”:新的数据显示,这颗“袖珍”天体真正的直径只是地球的五分之一,区区2,940公里,甚至连月球都比不过,实在难堪“大行星”之名。

既然冥王星如此名不副实,怎么还能忝列大行星之位七十余年?这恐怕只能解释作当年世界天文界集体激动过度。十九世纪的天文学家认为海王星运行轨道的偏差,是由一颗未知天体所造成,称为“行星X”。美国两代天文学家殚精竭虑几十年,才于1930年由汤博找到这颗神秘的天体。“冥王星”的横空出世引起轰动。自海王星以后,太阳系版图已经近百年没有扩充了,而且更刺激公众虚荣心的是,这是美国人在大行星发现领域取得的“零的突破”。于是,在一片喧哗中,这颗遥远、神秘的行星被迫不及待地推上“第九大行星”宝座。

随着历史的前进,科学在与历史习惯的角力中占了上风。现在,总算有人站出来给太阳系这些辈分混乱的天体们用科学、理性的方法排排座次。

责任编辑 / 萧潇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