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我说


文章出自:博物 2010年第09期

标签: 读编互动   

用“三国杀”品三国

北京·胡云伟

早就听说“老博”都是“潮人”,可没想到连时下最火爆的“三国杀”也如此精通,而且是通通透透。原来我玩“三国杀”,只看中哪个武将的技能更厉害,对于为什么他们有这项技能却只是一知半解,只有一小部分能从电视剧和游戏中推测出个大概。我觉得“老博”讲的“三国杀”实在太到位了—武将技不光有历史出处,还有故事地点的真实再现,看得我一阵阵兴奋,尤其是看完后再玩游戏,绝对活学活用,与之前不是一个境界,就连与同伴配合也更默契了。由于游戏间能够传道解惑,我还光荣地被“杀友”尊为“三国大师”。我可不敢当,该把这“尊号”献给《博物》。

桌游其实很“博物”

上海·尤飞然

我与桌游的情结由来已久,从最早的万智牌时期,我就是忠实拥趸,现在更是一个桌游狂人。但是每次玩各种桌游的时候,特别是很多英文的原版桌游,只知道规则,并不明白这些桌游都是什么来头,这回可好了!看完《博物》的“桌游”再去桌游吧,我甚至比那里的讲解员还牛,能把很多游戏讲得头头是道,搞得在场很多玩家,都跑过来听我讲桌游课,实在是太让我脸上有光啊。

《博物》

人们之所以对“三国杀”乐此不疲,正是因为三国历史的魅力。“玩中学、学中玩”是《博物》的特色之一,桌游的游戏过程都很欢乐,而了解它们的“身前身后事”又可以增加更多的乐趣。各种桌游除了演绎各自的文化渊源,还包含了数学、统筹学原理,逻辑推理辩证,以及历史地理知识,是非常“博物”的游戏。

马齿苋也“死不了”

吉林长春·周子民

马齿苋我可不陌生,别看我在城里长大,小时候每到夏天都会跟奶奶到公园里去挖这种“蚂蚁菜”,回家后凉拌,或者做馅,包包子。这回看到《博物》的介绍,又勾起了我很多回忆。而且,我才知道大名鼎鼎的“死不了”原来就是“大花马齿苋”,小时候还种过呢—就算是断枝,栽在土里照样能活。不知道“死不了”的这种栽法,换到一般的马齿苋身上,是不是也行得通呢?我记得“死不了”还有一个别名叫“太阳花”,难道它跟向日葵有什么关系吗?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