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壮爬兽
大啖龙肉的屠龙兽

人们常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这驴肉好办,胡同里有的是烧饼。但龙肉呢?据《史记》记载,夏代孔甲国王手下饲养龙的官员“御龙氏”刘累,就曾经烹调龙肉献给孔甲王品尝,据说还十分鲜美。可惜这毕竟是传说,不然又会引得多少食客食指大动。现在就让他们去羡慕同为哺乳动物的强壮爬兽(Repenomamus robustus)好了,它可是经常大啖龙肉的屠龙兽!
爬兽,顾名思义,就是兼有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特征的兽类。最初发现于2000年,命名为强壮爬兽。属三尖齿兽类,主要发现于辽宁北票地区。其头骨上有着强壮尖利的门齿,发达的颞肌,下颌上有深凹的咬肌窝,表明爬兽有较强的吞咬能力。另一方面,解剖特征表明它有着较长的躯干和短而粗壮的四肢,呈半直立状行走,有点类似于现代生活在澳洲的袋獾。
今年1月,一块化石又把爬兽推到星光大道上。古脊椎所的胡耀明研究员等人描述了一块强壮爬兽的新标本,发表在英国《自然》上。在标本的左上腹腔内,竟然发现了它吞食后尚未消化的鹦鹉嘴龙骨骼!
这强壮爬兽可真不简单,它颠覆了人们传统的理念:在人们印象中,哺乳动物不可能吃恐龙,中生代的哺乳动物都像鼠、一般小,昼伏夜出,鬼鬼祟祟地生活在恐龙的阴影下,期待着那一颗能改变命运、毁灭龙族的陨石砸下来。殊不知,强壮爬兽偏偏就能干掉恐龙呢!
这团鹦鹉嘴龙骨骼的发现要归功于古脊椎所的高级技师谢树华,这是他在修理化石时发现的。尽管刚开始谢树华与胡耀明都以为这是一只怀孕的爬兽,但是当更深入研究后发现,那居然是一只恐龙!被吃下的恐龙就在该爬兽化石身体的左下侧,正好是其胃部位置,体长约12-14厘米。恐龙骨团下部有两排牙齿(至少一排有7颗)。科学家们观察比较后认定,这是一幼年个体鹦鹉嘴龙的牙齿。而骨团表面又可以清楚地分辨出仍连接着的与幼年个体大小相匹配的同一动物的前肢、后肢、趾骨和许多两端已被溶蚀(消化)的大小骨头。这说明团块可能由单个个体的部分骨骼组成。关节相连的肢骨证明爬兽在捕获猎物后大块撕碎吞食猎物,几乎少有咬碎咀嚼,果然是一个残暴且狼吞虎咽的角儿。
责任编辑 / 李磊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