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中华果
给地球点 颜色看看

亿年前的美丽仙境
辽西一处常见的湖畔,波光粼粼、水影摇曳。中华果、古果在水边柔条拂水,它们可能代表着最原始的被子植物,在它们之后,类香蒲、伊仑尼亚、似百合,鲜花烂漫,清香扑鼻。花丛中最忙碌的是花蝽、花蚤、网翅虻和泥蜂等访花昆虫,这些虫虫在花粉的刺激下,与它们在现代的亲戚已经没什么太大的区别。而中蟾也乐得饭来张口,昆虫可是营养丰富,义县龙则大快朵颐,品尝着地道花儿美食……
辽西一处常见的湖畔,波光粼粼、水影摇曳。中华果、古果在水边柔条拂水,它们可能代表着最原始的被子植物,在它们之后,类香蒲、伊仑尼亚、似百合,鲜花烂漫,清香扑鼻。花丛中最忙碌的是花蝽、花蚤、网翅虻和泥蜂等访花昆虫,这些虫虫在花粉的刺激下,与它们在现代的亲戚已经没什么太大的区别。而中蟾也乐得饭来张口,昆虫可是营养丰富,义县龙则大快朵颐,品尝着地道花儿美食……
现在我们来看看周遭的花儿吧,如果没有这些五颜六色的被子植物,今天的世界会是一个绿得令人发慌的世界。那么最早的被子植物从何而来?是谁给这个地球以颜色?
这个“讨厌之谜”一直困扰着古生物学家们,长久以来,热河生物群中不少的植物都曾先后被描述为被子植物,但后来大多数又被归入了其他的植物类群。这个谜团真的能在热河生物群中查到答案吗?
这时,一位名为张万连的《朝阳日报》记者出现了,他对答案的寻找起了重要作用。究竟他有何般能耐?
2000年前后,张万连在一次普通的走访中,认识了一位化石收藏家。此人拿出一块“豆枝”化石给张万连观赏,张万连此时已对辽西植物颇为了解,尤其是在报道过辽宁古果和中华古果两种有争议的“最早的”有花植物后。张万连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件很关键的化石,立即拍下照片并迅速寄给了好友汪筱林,后者又把照片转交给专门研究古植物与无脊椎动物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古所)冷琴研究员。
责任编辑 / 李磊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