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帆划越渤海
青岛号大帆船体验之旅


文章出自:博物 2005年第11期 作者: 任超 

标签: 自然探奇   

暑假里,当留在宿舍的其他哥们儿还忙于在“魔兽世界”中练级时,我却收拾行囊和《博物》的编辑一起,直奔大连。“扬帆奥运,海尔起航”的帆船运动推广活动就在这里展开,而我作为一名“水手”经历了其中大连——烟台,将近100海里,一天一夜的大海之旅。

穿越“雷区”

船家,请问怎样穿过这片养殖区?

出航前一天,青岛号泊在大连的金石滩海水浴场,由于海滩水深不够,登船需要游泳,当我游到船尾时,船长郭川和领航员三叔说螺旋桨可能被水草缠住了。我还在水里,便自告奋勇潜到船底,用脚顶着船舵看清桨叶已经被一坨夹杂着水草的塑料袋缠了个结实,我浮出水面向船长汇报了情况。郭船长递给我一把军刀,说:“你去试试把它割开。”我手持军刀,俨然一个全副武装的“蛙人”,心里想着保证完成任务,可船底很长,再加上紧张,割几下就要上来换气。反复几次,可恶的水草终于被我征服了,这时三叔也跳下水,检查了一番,对郭船作了个OK的手势,青岛号的发动机又可以开动了。

三叔,在前面领航,我COPY他的动作,郭船长你看得清吗?
怎么整个房间都在晃啊?我晕

第二天出港时一样不顺利,近海海面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养殖箱,又没有当地的渔船领航,只能靠三叔在船头指挥驶出这水上迷宫,船上每个人的神经都绷得很紧,生怕再出现昨天那种事故。甲板上静得可以听见心跳,只见三叔时而举左手时而挥右手,船尾的郭船长只能时时刻刻紧盯着他的手势操纵船的方向,可是巨大的主桅却挡住了郭船长的视线,他只能伸着脖子才勉强能看清三叔的全部动作。我小声对郭船长说:“我在中间给您传手势罢。”他决定让我试试。我便跪坐在船中央,眼睛死死盯着三叔的每一个手势,力求准确实时的copy下来,郭船长也不用费力张望了,我才明白bodylanguage(身势语)的重要性。仅仅两海里的路程我们却走了两个多小时才总算躲过了这片“雷区”。当眼前只剩下一望无际的碧蓝时,我着魔般地凝望着广阔的海面。大海自有她的魔力,随着海市蜃楼般的大连港渐渐从船尾消失,我早已心无杂念,只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潇洒了。

这个……你有驾照吗?
老郭,让我把船开到烟台吧。

帆船家族谱

海上Hotel:
青岛号是从美国进口的HUNTER龙骨船,上面的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冰箱、彩电、DVD、床、沙发、桌子……地板都是木制的,完全够得上是星级宾馆级别,让艰苦的海上生活舒适了不少。能在这个海上HOTEL住上几天也是一大幸事,不过上船前不要忘了晕船药……不然那会是一场噩梦。(忘了说一句,就是吃了晕船药也未必管用)

帆船家族主要可分为龙骨船、稳向板船、多体船、帆板及古帆船五大类,龙骨船有单桅、多桅之分,稳向板船的特点是水下稳向部分是可调的。一般说来,龙骨船排水量大、构造复杂、价格昂贵,需要多人操纵,适合于较长距离海上竞赛和远海探险。青岛号就是一艘龙骨帆船,虽然,它是一条帆船,但也不是只有这一种动力,像在无风条件下和一些危险中就有必要时用发动机。龙骨帆船的船身大都超过10米,有船舱等类似游艇的设施,多用于远航和休闲,我们这次体验的青岛号就属这类。而稳向板船主要靠抓拉帆绳控制帆向和手掌舵来调整速度,船员经常要坐出船边后倾来帮助保持平衡和速度。至于动画《麦兜故事》里卖兜梦想成为第二个“珊珊”,到长洲找黎根拜师学艺的奥运项目“帆板”,体积就更小了,英文名为“windsurfer”。(香港叫滑浪风帆,大陆的朋友可能不熟悉,其实黎根、李珊珊等在香港都确有其人:)

三叔,
你做的鸡腿真不错
在海上再热的天气,晚上都要注意保暖
不要睡着了,
注意远方的航船
海上机翼
帆船航行的最大动力是靠“柏努利效应”,即当气流经过类似机翼的弧面时,就会产生向前或向上的推力,因此不管是顺风还是逆风,帆船都是朝着某个角度的逆风方向前进的,大多以“之”字形前进,而不是我们一般理解中的“一帆风顺”。

神州减肥之旅

前方发现陆地!
洗碗也是航海必修课

伴着落日的余晖,我们真正的扬帆起航,主帆和前帆同时展开,但也不完全展开。郭船长告诉我,这是为了应对海上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海充满了莫测,也许现在阳光明媚,突然就会进入一个风大浪急的环境。这和陆地上的生活有很大不同,在大海上的一个狭小空间里,酸甜苦辣浓缩在其中…

责任编辑 / 李磊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