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敦煌
莫高窟的现在、过去与未来


文章出自:博物 2004年第07期 作者: 八月 

标签: 敦煌市   岩壁画   遗址   石窟   建筑文明   博物广知   

公元366年,两位高僧在敦煌开凿出第一个石窟。1900年,王道士发现了神秘的藏经洞。现代,来自五湖四海的艺术家、考古学家汇集敦煌。未来,一座沙漠艺术博物馆屹立于敦煌。1600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人被敦煌莫高窟吸引,在大漠逐梦敦煌……
莫高全景
莫高窟,全长1600米,分为南北两区,现存石窟492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9000余身。16号窟(现在的17号窟)就是104年前,王道士发现藏经洞的地方。除了莫高窟外,敦煌石窟包括: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等。

再造敦煌

在敦煌莫高窟西边,茫茫戈壁中古党河流过的深谷断壁上,一排石窟朝阳洞开,空旷的河谷中响起一阵阵清脆的斧凿声。 进入石窟,穿过长长通道,一个不大的石室出现在眼前。一位头发几乎花白的老者如同古代的敦煌画匠一样在墙壁上细心地描绘着一个大佛。是谁在这曾经是古丝绸之路的荒漠上开凿这座石窟呢?为什么又要在石窟的墙壁上绘画呢?这还要从莫高窟说起。

从公元366年第一位佛选择莫高窟居住到今天,莫高窟的众神在此落脚已逾1600年,洞窟大部分建造在松散的砂砾岩或砂岩山体上,千百年受风蚀、沙尘、地震、雨水冲刷,能保留下来已经是一个奇迹。然而,莫高窟太老了,开始不断地生病了,而且病得很重。

现代石窟想象图
未来的某个时候,戈壁滩里将出现一个宛如太空基地一般的“梦幻新敦煌”,敦煌中断了600多年的石窟艺术创作正在继续。
按照常嘉煌的想法,建成后的现代石窟艺术中心将汇集世界的艺术精品。
这里还将流失国外的敦煌壁画精品临摹复制在这里,但流失国外的敦煌壁画何时能重回敦煌呢?

敦煌莫高窟有着三大病症:空鼓、起痂和酥碱。空鼓就是壁画下面的敷料层已经离开了洞窟的崖壁,进一步的结果将是裂隙,大片的壁画脱落。而起痂后的壁画给人的感觉就是得了牛皮癣,颜料翻翘成无数黑黢黢的鱼鳞片,用手指轻轻一按,酥软的颜料层就脱落下来。

起痂和空鼓还可以想办法救治,比如往空鼓的缝隙里灌浆防止壁画脱落。但酥碱几乎是莫高窟的绝症,酥碱从窟脚向上侵蚀,底下的壁画变酥脱落,上面的壁画也就无所依托进而脱落。治疗酥碱需要给壁画“打针”——将一种特殊的粘合剂注入壁画。但这样并不能完全根治壁画的病根。

责任编辑 / 李磊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