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星球的伤痕
地质板块之间的较量


文章出自:博物 2009年第05期 作者: 王毛毛 

标签: 自然探奇   

我们并不了解大地,因为我们正在大地的环抱之中。假如我们从地面升到万米高空,身边的山峰峡谷,就变成了一道道裂缝接痕。这些痕迹是板块间的斗争的战场,地球板块之间分离冲撞、勾心斗角,海底陆面就随之生出裂谷、堆出山脊,在地球表面形成壮观的“伤痕”。它们并非与我们的生活毫不相干,因为海啸地震等灾难就源自这些不安分的板块。
俯瞰圣安德里亚斯断裂带,仿佛大地在开口讲述自己的故事,板块间的作用引发了种种地质灾害,同时也将地下的矿物显露出来,这使得人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内心”。

板块运动

古老的拼图游戏

我们脚下的大地似乎坚固而不可动摇,然而从整个地球看来,大地不过是鸡蛋表面那层硬而脆的蛋壳。早在地球诞生之初,地壳本来是一个联合的古陆,在此之后的数十亿年中,这块原本完整的古陆一直经历磨难,地下流体的涌动使得古代大陆支离破碎,分道扬镳,就成了如今的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澳大利亚-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并与其他微板块所镶嵌组成的局面。

即使不用遥感卫星,我们从高空俯瞰大地时,也能感知到这些板块在暗暗较劲:科迪勒拉山系纵贯地球南北如带;喜马拉雅山系如同紧皱的眉头;东南亚的岛屿链如同被海水冲散的船队;东非和阿拉伯半岛如同被撕扯的纸片——如今的板块如同军阀混战,各个板块占据一隅,相接相交之处冲突不断。如果把地震分布图和板块分布图叠放在一起,便会发现绝大多数的地震活动分布在板块的边界上,这正是板块之间作用的结果。

开裂

分离型板块边界

第一种边界
扩张增生型
板块相悖而去,新的地壳在这里生长,玄武岩浆从地下喷薄而出……这便是扩张增生型边界,典型代表为东非裂谷和大西洋中脊。

在大西洋的中央,绵延着一条贯穿南北的海底山脉,在遥感卫星眼中它如同一道海底的“拉链”,地质学家称它为大西洋中脊,沿着这条海底山脉,分布着狭长的中央裂谷——它正是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分离运动所形成的。如果两个板块分离开来,便称为分离型板块边界,或扩张增长型边界。在断裂部位形成深深的裂谷,而新地壳不断生长,以及海底火山喷出的玄武岩形成了海底山脉。由于这部分板块很薄,释放的能量也弱,因此经常出现的海底地震震源很浅,而且强度小。

大西洋中脊

跟大西洋中脊的中央裂谷类似,着名的东非大裂谷也属于分离型板块边界,这条地球上最大的伤痕,长度超过5000公里,如今这条裂谷还在发育之中,虽然震源也很浅,比起大洋中脊的地震,东非裂谷地震释放的能量比较大,因此强度通常比较猛烈。2005年12月5日,在非洲中东部坦噶尼喀湖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就是裂谷成长中的阵痛。

责任编辑 / 张超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