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撒哈拉到西奈山
重温摩西的神迹旅程


文章出自:博物 2006年第10期 作者: 郭子健 

标签: 古史传说   

从撒哈拉的万里黄沙,越过红海的千顷波涛,来到西奈半岛荒凉的神山之巅。这条亚欧大陆间的咽喉要道自古就充满传奇。《圣经》中的“出埃及记”(当然还有由此改编的卡通片《埃及王子》)更是让这趟神迹之旅妇孺皆知,西奈山也成为全世界的神山圣地。《博物》作者留学埃及之余,重温了先知摩西带领以色列人走向光明的旅程,走在这块沧海桑田之地,我们可以用当今的科学知识重新思考神迹的渊源,也可以感受到远古传说与历史真相的交融与差距。
埃及法老的军队在红海岸边追上了摩西带领的以色列人。千钧一发之际,摩西高举手杖,东风狂作,波浪分开辟出一条旱道,以色列人踏上了西奈的土地,而法老的追兵却被合拢的海水淹没。——这是“出埃及记”里最着名的神迹之一。随着地理科学的发展,如今的许多科学家更愿意相信这些神迹曾经真实发生,它们很可能来自于非洲和欧亚两个大陆板块的运动及其引起的火山爆发。

驰骋撒哈拉——生存的奇迹

离开开罗向东,空调巴士孤独地奔驰在一望无际的黄沙旷野上。课本里讲的撒哈拉沙漠横贯北部非洲,而眼前的沙漠只是非洲东北紧邻亚洲的一个小角落,地图上的撒哈拉早已被尼罗河隔开。然而阿拉伯兄弟们依然指着车窗外谈论着“撒哈拉”的酷暑——因为阿拉伯语“撒哈拉”就是沙漠本身。

这片沙漠里别说人烟,就是绿色也难得一见。一旦走出车门,就有热浪扑面,如果再徒步走上几个小时,我一定会晕倒。然而传说4000多年前,却有一位80岁的老人在这片沙漠连续走了3个月,他身后跟着据说大约200万以色列百姓。为了摆脱奴隶的命运,他们从埃及法老那里逃出来,奔向上帝应许给他们的迦南地(今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境内)。《圣经》的上半部“旧约”记载了以色列人的历史,许多人都认为其中的神迹和众多细节(比如200万这个人数)都属于宗教传说而非史实,但以色列人在一位伟大领袖摩西带领下逃出埃及,到迦南地建立国家这一历史事件,却是不容置疑的。

金字塔脚下的这片沙漠跨过尼罗河,一直延展到亚洲的西奈半岛,4000多年前的老先知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就在这片沙漠旷野中开始了充满神迹的长征。大多数学者认为摩西出埃及时正是古埃及着名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公元前1304年~前1237年)统治时期,比建立大金字塔的胡夫法老时代晚了一千多年。

传说以色列人在沙漠行走之际,没有水喝,摩西用手杖击打岩石而流出泉水;遇到苦水不能饮用,摩西将一棵神树投入水中,就能让苦水变甜。如今看来,这些神迹似乎也不算太神:我想既然摩西出埃及前数十年一直在沙漠流浪和放羊,对沙漠物候一定了如指掌,找到隐藏的水源,还有利用植物中和水中的盐碱(不太浓的)或者吸附水中矿物使之达到饮用标准,也并非不可能。不过即便如此,加上出发前准备的粮食和牲畜,那么多人在沙漠里生存并行走了数月,不是神迹也可以算得上奇迹了。

“旧约”中记载,在摩西启程之前430年,以色列的祖先来到埃及,用智慧帮助当时的法老战胜了饥荒,并在富庶的尼罗河谷繁衍生息。后来的法老将以色列人沦为奴隶,就有先知摩西在上帝耶和华的召唤和帮助下挺身而出,引出了这场从非洲到亚洲的胜利大逃亡。

责任编辑 / 张迪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