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病毒一起进化


文章出自:博物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张树义 柳岩 

标签: 地球村公民   

这个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不安全:候鸟可能传播禽流感;吃野味可能得“萨斯”;连吃最常见的食物——牛肉都可能导致克—雅氏病……面对层出不穷的可怕疾病、名目繁多的致命病毒,还有与它们联系到一起的动物,人们不禁要问,这个世界怎么了?其实,自从人类诞生那一天起,我们就是和病毒、动物一起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人、动物和病毒之间已经达成了一种协同进化、共同发展的关系。
图1:H5N1(禽流感病毒)
最早被记载的禽流感疫情是1878年在意大利发生的鸡瘟,当时只有鸡、鸭等家禽被感染。1997年在亚洲等地爆发的禽流感中有人被传染并死亡,科学家发现禽流感病毒的某些变种能传染给人类。
图2:SARS-CoV(萨斯冠状病毒)
SARS冠状病毒导致了2002年冬至2003年春季 “SARS(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流行,全球8000多人感染。SARS的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它来源的可能是野生动物,与食用果子狸等野生动物有关。
图3:HIV(人类免疫缺乏病毒)
自从1981年美国最先确诊了首例艾滋病患者、发现了HIV病毒以来,现在全球已经有大约4000万感染者。科学家追踪HIV的来源时发现黑猩猩身上的SIV病毒跟人类的HIV最为相似,推测是食用黑猩猩的习惯导致它传染给人类的。
图4:EBOLA(埃博拉病毒)
这种病毒能引起致命的“埃博拉出血热”,它于1976年在非洲刚果第一次出现,导致270人死亡。目前还没确定是什么动物传播这种病毒,科学家怀疑是啮齿类动物,也有人推测它与当地人食用森林里死去的灵长类动物有关。

2004年春天,SARS还没有完全退出舞台,禽流感便接踵而至了,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世界卫生组织发出警告:禽流感对人类造成的潜在威胁可能要远远大于SARS。

回顾过去的一年,留给全人类印象最深的一个词恐怕莫过于SARS了。它导致8000多人感染,其中800多人死亡,给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90亿美元。现在,SARS的面纱已经基本被揭开:果子狸很可能是主要宿主或者载体。

2003年,很多人还知道了另一个名词:猴痘。6月初,美国境内数个州出现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类猴痘爆发,猴痘病毒主要由4月9日从非洲加纳进口的一批啮齿动物带入美国。

猴痘病毒是天花病毒的近亲,主要存在于中非和西非的热带雨林地区。该病毒可引起实验用灵长类动物发病,因而得名为猴痘病毒。尽管此次猴痘没有造成死亡,但它的出现引起了美国卫生部门和科学家们的极大关注。因为在自然界中,每种生物都有其特定的位置,人类消灭了天花病毒,那么猴痘病毒就有可能从此在北美的野生动物中长期立足,填补已出现的生态链缺口。

责任编辑 / 刘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