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
江南的禅道至味
标签: 博物广知

滋养,赏形色之美
杭州西湖位于我国绿茶黄金产区的正中位置,也是龙井茶的故乡。这片江南沃土东临西湖,南濒钱江,三面群山环抱,西北的寒流被阻挡在外,南来的和风在此化作细雨,谷地间的茶园被独特的小气候滋养着,便有了龙井茶。
西湖龙井有着卓尔不群的独特外形:“茶之叶,他处皆卷曲而圆,唯杭之龙井扁且直”。龙井茶芽叶修长,天生丽质,而独特的炒制手法,更帮它塑造了扁直光滑的外形。就连那悦目的深碧色,也是拜炒青所赐——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抑制了氧化变色。上好的西湖龙井条索完整,没有碎末,小巧玲珑,基本不超过3厘米长。

据说乾隆皇帝曾在狮峰山下亲自体验采茶,这就是当年被御手临幸过的18棵茶树。
草茶,领时代之先
史载西湖产茶始于唐朝,仅限天竺、灵隐两寺垦殖的茶园。到了宋代,产茶区域有所扩大。就茶叶制作饮用方式而言,当时流行的是经蒸撵紧压成形的团饼茶,而西湖地区的“草茶”却是类似今天常见的散状干茶,并以它独特的形状和香气荣登贡品之列。龙井茶种的诞生,要感谢当时的名僧辩才大师。据说他把天柱山白云峰上的茶种移栽到龙井狮子峰下,悉心培育成最早的龙井茶。到了元代,龙井茶开始有了明前(清明前)、雨前(谷雨前)的品质等级,有诗云:“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
龙井茶声名鹊起是在明代。团饼茶不仅制作耗力,而且经过浸榨有损茶叶香味,朱元璋诏令“罢造龙团”,改为叶茶上贡,直接将散茶加入壶盏沏泡的饮用方式流行起来。这让先行一步的龙井茶供不应求,由原产地的十余亩茶园,逐渐发展成“北山西溪,俱充龙井”。
责任编辑 / 李享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