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火机
火种蓄势待发


文章出自:博物 2010年第10期 作者: 崇梓 

标签: 生活百科   酷玩意儿   

轻轻一按,火苗“腾”地一下就窜了出来……我们早已习惯了这样轻而易举的生火动作,恐怕难以想象古人用两块火石一顿狂敲,或者冒着爆炸的危险,用氢气点火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打火机,经历了从里到外的N场革命,才变成如今便携又小巧的模样。

燧石

硬碰硬,撞出火花

人类掌握的天然取火方式有钻木摩擦、聚焦阳光、火石撞击这三种。其中,钻木取火的历史最悠久,但最费时费力。用凹面镜和凸透镜聚焦阳光的点火方法,应用并不广泛。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主要都是靠撞击火石来取火。

并不是每一块石头都能当作火石的,它必须是一种以二氧化硅为主体成分的火山岩。火石质地坚硬,受到撞击后,会迸出高温碎屑——即火花。相传是燧人氏就是用它生出火的,故而得名“燧石”,又叫打火石。在中世纪,法国人迪蒙埃以燧石和铁撞击的方式,发明出撞击式点火器,一度非常流行,早期的火药枪就是利用扳机带动它引发火药的。

图上为火石 图下为石制火镰

化学打火机

先生气,再发火!

靠燧石打火并不是每次必中,有时候要打好几下,才能迸出足够引燃火媒的火花。1823年,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发现:氢气遇到铂棉就会起火,引发了他试制一种自动点火装置的念头。

德贝莱纳在一只玻璃筒内盛上稀硫酸,再插入一个无底的试管,顶端用活塞开关堵住,铺上铂棉,管内放入锌片,这很像中学化学试验里制取氢气的设备。锌片与硫酸接触生成氢气,产生的气压将试管中的硫酸挤入玻璃筒。当打开活塞,冲出的氢气就会引燃铂棉,随着氢气消耗,气压降低,硫酸再次流回试管,继续与锌片反应,如此反复。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只打火机。只是由于它不密封,有硫酸溢出的危险,并未普及。

责任编辑 / 郭亦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