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中长大
恐惧、未知、漂泊不定……成长中的战争记忆
标签: 博物广知

这张摄于1938年5月16日的中国小士兵照片曾作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
鬼子来了!
“那一刻,我的心狂跳起来,怎么那么惨!就在我面前不到十米的地方,四五个鬼子同时发出一声狂叫,把刺刀刺进当中一个中国男子的身体,至今我还记得那几个日本鬼子的样子和表情……”
血腥的画面定格在一个9岁的男孩眼里,从此就是一辈子。

从小农民到小战士
“小鬼,你还没有步枪高呢!过两年再来吧!”13岁的丛远宽硬是死磨硬缠加入了游击队,穿军装的日子艰苦而疲惫,却是丛老珍藏一辈子的最美回忆。
“小鬼,你还没有步枪高呢!过两年再来吧!”13岁的丛远宽硬是死磨硬缠加入了游击队,穿军装的日子艰苦而疲惫,却是丛老珍藏一辈子的最美回忆。
77岁的丛远宽老人回忆起少年时家乡的亲眼所见,他无法抑制自己难过的表情,几度停下。那是1937年日本侵略军进入他的老家江苏时,清乡、扫荡成了家常便饭,一听到“鬼子来了”的喊号,村里的人们马上四散逃开,大人都不见了,只剩下这些鬼子爱理不理的孩子和来不及逃走的老弱病残。
“从那时开始,我的生活就与战争纠结在一起,鬼子两三个月就来扫荡清乡,大人能跑的全跑了,没有人管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片恐怖,发生什么都是说不定的。过的都不是正常人的日子。”最让当时还年少的他深受刺激的是同村人的遭遇。
责任编辑 / 张迪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