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巧板
万物尽“巧”


文章出自:博物 2009年第03期 作者: 顾森 

标签: 酷玩意儿   

5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和1个平行四边形,它们共同的“母体”是一个大个的正方形——这七块形状简单的几何薄片,拼出的形状足以涵盖世间万物。它作为中国最经典的智力玩具之一,却起源自一次对家具的革新,而其背后更隐藏着几何世界的玄机。

饭局诞生“七巧图”

当年七巧板刚刚诞生时,可不是什么桌上的玩具——它自己本身就是“桌子”。

故事得从北宋书法家黄伯思讲起。黄先生豪爽好交,经常在自家大宴宾客。由于交游太广,赴宴朋友们人数多,来路杂。客人们围坐在几个大小相同的桌子前,有些桌前坐不满,另一些又坐不下……每回为八方宾客安排座位,都得让这位主人头疼一阵。

第N次饭局之后,黄伯思灵机一动,设计出一套大小不同的桌子。它们可以根据宾客的人数、宴会主题、菜肴的种类自由组合。这款“创意家具”一经推出,就在他的朋友圈子里风行一时。后来,黄先生还撰写了一本小册子《燕几图》,详细介绍了每张桌子的形状和尺寸,并绘制出各种拼法。“燕”通“宴”,“宴几”就是设宴用的桌案。看来这位黄翁不仅书法造诣深厚,家具设计上也颇为在行。

这一“燕几图”就是七巧板的鼻祖。后人根据黄伯思的奇想,增改了拼块的形状,最后确定为七块,取名“七巧板”,亦称 “七巧图”。传到国外,被称作“唐图 (tangram) ”。

责任编辑 / 萧潇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