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花
停泊在送别的码头


文章出自:博物 2006年第11期 作者: 薇雨 

标签: 草木庄园   

入秋,又是蓼花开的时节。点点淡红已经悄悄染上了家乡的湖岸,衬着碧水衰草芦花,晕染出好一派迷人的水滨秋景。

在我的印象里,蓼花一直是小巧而不张扬的花儿。小小的叶,小小的花,静悄悄地开着,毫不起眼。花苞红中带白,好像染色的小米粒,密密麻麻地结成穗状,沉甸甸地在风中点着头,似花,又似果实,成片开放着,于是那富有层次的红红白白便在不知不觉间就铺满了一大片河岸,很是艳丽。

“灼灼有芳艳,本生江汉滨。临风轻笑久,隔浦淡妆新。白鹭烟中客,洪渠水上邻。无香结珠穗,秋露罗巾。”梅尧臣不愧为宋代名家,一首《水荭》体物细微,把蓼花之美刻画得淋漓尽致。蓼花盛开在江汉之滨,灼灼其华,有桃李之妍,在风中浅吟低笑,自初秋一直开到初冬。一度我未曾在意,遍布河岸的蓼花,在迎来送往的码头,似乎格外繁茂,而那小小的花朵之中,竟也寄托了关于送别与重逢的种种情谊。

离人眼中血

关于码头的蓼花,曾有一首流传甚广的诗和一段故事:相传,一铁姓者将扬帆赴任,诸亲友在江边送别,其中多是文学名士,还有一个看似粗俗的武官。文人便相约,赋诗送别,以此来为难武官。于是,轮到这位武官时,武官张口说出:“你也做诗送老铁,我也做诗送老铁。”前两句果然俚俗非常,众皆暗笑;但武官的后两句诗出口,满座即刻哑然——诗曰:“江南江北蓼花红,都是离人眼中血。”

责任编辑 / 王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