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永远的浪漫世界


文章出自:博物 2006年第11期 作者: 胡庚 何回 

标签: 古史传说   

《都市妖奇谈》、《诛仙》、《(新)搜神记》、《轩辕剑》随着玄幻题材在小说、动漫和游戏中的兴起,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课余生活充满了源自《山海经》的奇特部族、怪异神兽和神景秘境。《山海经》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实在是功不可没。千百年来,它不但为中国人展现了一片充满幻想的天空,更为中华民族塑造了一个缤纷瑰丽的大千世界,在两位玄幻小说作家带领下,让我们一起畅游那个远古祖先眼中的、如梦似幻却又生机勃勃的“山海”世界。
千百年来,《山海经》为中国人塑造了一个梦幻般的的世界,充满了上古时代人类的童真。今天,或许魔法和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但这个世界会在华夏子孙心中生生不息。
在小说和传说中,夔牛都是能掀起巨浪的独脚怪兽。有人猜想,海中“流波山”很像是海上巨大的冰山,那夔牛有可能是指海豹、海狮之类生活在冰山上的动物。古代北冰洋的冰山有可能穿过白令海峡,漂移至我国东部海域或太平洋西部。而海豹、海狮等海洋哺乳动物四足退化、尾部发达,远看就像“一足”,与所谓苍身无角、只有一条腿的夔牛非常相似。

怪兽神话的源头

风在阴霾的天空肆虐,孤零零的流波山仿佛大海中的一叶扁舟,随着海浪起伏不定。突然,一声嘶鸣震耳欲聋,一只仅长着一条腿的怪兽从山中窜出,身后追来的“水族”士兵用铁链将它的脖子紧紧勒住。怪兽巨声怒吼,海面被声波震荡,涌起滔天巨浪。

在流行的玄幻小说《(新)搜神记》中,着名的怪兽“夔牛”就此登场。其实,这头怪兽及其栖息的海中奇山并非空穴来风,早在至少两千多年前,它们的身影就出现在一本神奇的古书——《山海经》中:“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在《山海经》里,这只如牛的“夔”兽是很倒霉的,黄帝把它捉来,剥皮做了鼓,声闻五百里,威震天下。但在小说里,尽管“水族”人也想要捉它来制作威力法器,但主人公最终还是将这只珍稀动物解救出来放归自然。而在另一部小说《诛仙》中,夔牛被邪恶势力俘获,作为对抗正义部族的“四灵血阵”的必备道具。

除了夔牛,这四灵血阵还需要另外三种怪兽:黄鸟、烛龙和饕餮。当然,它们无一例外都源起于《山海经》。黄鸟出自“巫山”,专管黑水之南吃鹿的玄蛇;烛龙则是西北海外一个人面蛇身的神怪,它睁开眼睛天就亮了,闭上眼睛天就黑了。剩下的一个饕餮就着名多了,传说蚩尤的头颅被黄帝砍下,落地就化为饕餮,还有“龙生九子”中那个贪吃的家伙也是它。商周时代饕餮经常被铸刻在青铜器皿上,如今,它依然用来形容那些“好吃之徒”和贪婪的人。还记得经典游戏《轩辕剑——天之痕》中那个隐藏的大Boss吗,它长得可跟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差远了,而《诛仙》里的饕餮又是另一副面孔。古往今来,这只怪兽演化出许多形象。在《山海经》中,饕餮的原形是人面羊(或牛)身、眼睛在腋下的吃人怪兽,叫做“狍”。

责任编辑 / 李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