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蛙搜寻记


文章出自:博物 2005年第07期 作者: 吴秀山 

标签: 地球村公民   

真的有些沮丧,一次本来以为很简单的任务,没想到这么难完成。事情是这样的,今年初时受武汉大学生物系卢欣先生的委托,要采集30只北京的林蛙标本。几年前,我们在北京郊区不论是做调查还是游玩,林蛙几乎随处可见,所以觉得取得30只标本只是举手之劳,可是没想到,今年进山,却是另一翻景象……
中国林蛙

中国林蛙(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 蛙科 蛙属 欧洲林蛙的中国亚种(也有人将其定为种级)
中国林蛙广泛分布于中国北部,西伯利亚、朝鲜也有分布。我国东北三省是林蛙最主要的产地,北京等地也有分布。
林蛙正如它的名字,是生活在森林环境里的蛙类,它们喜欢生活在海拔600米—2000米、植物茂盛的水塘或山沟的山地森林里。它们在小溪、河流中繁殖、生活,也经常在陆地上寻找昆虫、蚯蚓等猎物。
林蛙在中国北方的针阔叶混杂的山林里很常见,因为雌蛙的输卵管可以入药,林蛙遭到大量捕杀。根据推算,东北三省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平均每年产雌性中国林蛙大约3264万只,最高产量约有7200万只。天然产量从70年代开始急剧下降,根据一些县份的产量数字推算,现在东北三省年产雌蛙大约有300万只,最多不超过500万只。
不仅如此,森林的破坏、天然水源的枯竭和污染,都给这种小小的动物带来灭顶之灾。虽然现在野生林蛙的数量总体还是不少,远不像大熊猫、白暨豚那样濒临灭绝,但是任其发展下去,林蛙会步藏羚羊的后尘。

都是“蛤蟆油”惹的祸

记得首次接触林蛙大约是在1992年的夏天,那时随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学生一起去北京远郊区延庆县的松山自然保护区做野外实习,当时在山上林蛙还是经常见的,据当时带我们实习的高武老师讲,在每年的3、4月份配对产卵季节,在山中的溪流处,到处可见。

几名野生动物工作者去北京郊区捕捉30只林蛙做标本,他们以为这是一个“简单任务”,因为几年前他们去的时候林蛙随处可见,但是没想到这项“简单任务”最终没有完成,在以前林蛙遍地的地方,现在却是“一蛙难求”!虽然最后还是捕到几只,但是担心林蛙在当地消失,他们放弃了这次任务。也许林蛙还不像很多珍稀动物那么稀少,但是短短几年间的巨大变化,让我们不得不警醒。如果等林蛙真的非常稀少了再保护,不如从现在就行动起来。

这次出发前我们电话咨询了首都师范大学的高武教授,在得到高教授的指点后,我们满怀信心地上路了,暮春时节,这时的气温已非常适合林蛙产卵。

林蛙是一种典型森林蛙类,栖息于海拔600米—2000米的山地森林内植被较好的静水塘或山沟附近,特别喜欢生活在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里。林蛙并不是一个特别稀有的动物,它们广泛分布于中国北部。

母子情深
林蛙母亲浮在刚产的卵中,它每次能产下800—1500粒卵。雌雄林蛙“抱对”成婚,雄蛙在雌蛙产卵时同时排精,精子与卵粒进行体外受精。如果温度条件适宜,受精卵很快就能变成蝌蚪了。受精卵孵化期的长短与气温和水温的高低有关,水温在15~18℃时,只需3—4天即可全部孵出蝌蚪。黑色的蝌蚪在水中艰难生活,要机智地躲过各种天敌的袭击。如果一切顺利,1个月之后,就能变成1厘米半的小青蛙了!

雌林蛙的输卵管有非常特殊地膨大现象,用雌蛙输卵管制成的“蛤蟆油”是一种保健品,而且据说林蛙肉味道好吃,所以它们一直被当做“经济动物”而被大量捕杀——根据吉林省药材收购雌性中国林蛙数量推算,东北三省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平均每年产雌性中国林蛙大约3264万只,最高产量约有7200万只。就是由于这种大规模捕杀,野外林蛙数量飞速减少,从70年代开始,林蛙年产都低于500万只。

责任编辑 / 刘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