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地球的记忆
中国新增6大世界地质公园


文章出自:博物 2006年第11期 作者: 刘云 

标签: 自然地理   

今年秋天在英国召开的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上,中国有6个地方通过联合国专家的评审,成为世界地质公园。泰山、王屋—黛眉山、伏牛山、雷琼地区、房山和镜泊湖,这6个地方有的是我们熟悉的旅游景点,有的还不太知名,它们的共同特征就是:拥有独特的地质特征、是我们窥探地球演化历史的窗口。
五岳之首的泰山藏着宝贝,科学家在泰山发现了形成于30多亿年前矿物——锆石,这种矿物里包含了地球形成早期的信息。供图/IC

2006年9月18日,在英国贝尔法斯特召开的“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上,中国申报的6处地质公园全部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的评定,中国山东的泰山、河南的王屋—黛眉山与伏牛山、跨广东与海南的雷琼地区、北京的房山和黑龙江的镜泊湖地区正式入选第三批世界地质公园。从次,我国一共拥有了18个世界级的地质公园。

我们对自己赖以生存的星球总是充满好奇,在亿万年的地质演化过程中都发生了什么?答案隐藏在我们脚下的大地当中。而“地质公园”就是像藏宝箱,集中了许多地质演化的珍贵痕迹,向我们打开一扇了解地球历史的窗口。

1999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出了“创建具独特地质特征的地质遗址全球网络”的计划。当年4月,明确提出创建世界地质公园,计划每年在全世界建立20个世界地质公园。教科文组织地学部的专家发布了一份关于“地球记忆权利”的宣言,提出人们可以通过探索地层、岩石去预测地球未来的发展。

在我国宽广的国土上,地质遗迹众多,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建立了85个国家地质公园,其中有18个通过联合国的评选,成为“世界地质公园”。今年新增的这6处,每个都是“才貌双全”,既有美丽独特的风光,又有巨大的学术价值。

责任编辑 / 刘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