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爱金钱?
中国钱币博物馆

图1
钱庄,中国式银行
古代中国钱币铸造并不十分严格,各地制的钱币重量、成色不同,于是出现了专门兑换钱的“钱庄”。到明末,“钱庄”被国家立法承认,它们的功能也开始扩展,办理类似于现代银行的业务:人们可以把钱存在钱庄里收利息,也可以到这里贷款,还可以异地存取,给远方汇款。(图1)钱庄还开具类似支票的东西,就是现在古装片里常说的“银票”。(图2)

图2
铜矿既“钱”矿
在货币正式出现之前,交易通常是以物易物的形式,但是这毕竟不太方便,于是人们开始把特定的物品当作“中介”来实现交易。图为出土的战国时代铜块,当时人们用铜块当交易的等价物。铜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原料,制作武器、礼器、生产工具都靠它。(图3)

图3
“孔方兄”一统天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统一了货币。《吕氏春秋》说:“天道圆,地道方。圣王之法,所以立上下”,秦人据此设计了圆形、中心有方孔的金属钱币,此后这种钱币样式沿用了2000年之久。图为秦时统一货币的法律《金布律》的竹简(仿制品)。(图4)

图4
钱币战争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各自为政,流通自己的货币,于是出现了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钱。这些钱币的造型通常是模仿生活中的物品:仿照早期天然贝币(用贝壳作货币)的金属贝币;模仿武器或生产工具的刀币、布币;仿制礼器的圆形、半圆形的圜(音“圆”)钱等等。(图5)
责任编辑 / 刘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