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料战争
南海群岛上的走马灯厮杀


印度尼西亚的摩鹿加群岛,现称马鲁古群岛,是古代传说中的“香料群岛”,群岛以椰林树影间的火山为特色,人们早已忘却了它几百年作为香料之岛、财富之岛的风光。
中世纪晚期,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切断了丝绸之路,使得来自东方的香料在欧洲奇货可居:欧洲餐桌顿时失味不少;人们无法腌制过冬之肉;妇女钟爱的香水和沐浴品也无法制造。香料价格越攀越高。曾有一个时期,一匹马与一磅藏红花粉等值,一头牛只能换两磅肉豆蔻,胡椒论颗卖,甚至可充当货币。欧洲人异常渴望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商路,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让这一切成为可能。
在所有香料中,丁香和肉豆蔻最为神秘。太平洋新航线的模糊之处,有一片“香料群岛”,只有东方的水手知其所在,这就是印度尼西亚的摩鹿加群岛。摩鹿加群岛和不远处的班达群岛一起,是最富传奇性的岛屿,前者直到16世纪初,向世界贡献了每一颗丁香,而后者是当时唯一的肉豆蔻产地。

直到1511年,第一支葡萄牙船队才来到班达群岛,边采集肉豆蔻,边发现了摩鹿加群岛。不久,麦哲伦的船队,由西班牙皇室撑腰,也找到了这片丁香之国。1522年,麦哲伦船队返航,虽然只剩一条船和18名船员,却带回满满一船丁香,西班牙即刻神速派出远征队,先后夺下了两个主要产丁香的据点。葡萄牙当然不干,两国枪炮相见,互不相让。西班牙此时正与法国交战急需军费,最后还是乖乖收下葡萄牙人的钱,和这些香料说了拜拜。
葡萄牙成为16世纪香料贸易的霸主,但他们在丁香和肉豆蔻堆里打滚的好景实在不长。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想分一杯羹的眼馋人。1599年,第一支荷兰船队将这里的丁香送上了阿姆斯特丹的餐桌;1603年,英国人也将肉豆蔻装满名为“丁香”和“胡椒”的货船。
责任编辑 / 徐韵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