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鳅
尖头猛龙


文章出自:博物 2010年第12期 作者: 候勉 唐志远 

标签: 动物世界   

刺鳅几乎遍布长江水系,虽然它细长的身体很像泥鳅,其实在生物学分类上,它们相隔很远。泥鳅属于鲤形目,而刺鳅属于鲈形目、刺鳅科、刺鳅属。之所以叫刺鳅,是因为它们背鳍前方都有一排短小的硬刺。该属已知70余种,我国有3种。在全国各地,它们被俗称为石椎、刀鳅、秤钩子、纳锥、粗麻割、镰刀鱼等。

刺鳅适应能力很强,无论是山涧溪流抑或湖沼塘潭,甚至于在水田中,只要环境里有能捕食的米虾、小鱼和蠕虫之类的东西,刺鳅都能生活下去。这些家伙身体虽然扁扁的,但很强壮,生性凶猛,最大个体能达1千克以上,南方的成年大刺鳅有时候甚至能捕食软壳螃蟹和小螯虾。所以,它们也是养殖行业公认的害鱼,在养殖鱼塘里很不受欢迎。

中华刺鳅

刺鳅通常都藏在石缝中,很难用抄网捕捉,用渔钩来钓比较容易。人工水塘的池壁缝隙也是它们喜爱的住所,只要趴在河岸边仔细观察没在水里的池壁,就能看到刺鳅那尖尖的小脑袋正探出洞口张望。这家伙虽是凶猛的捕鱼能手,但更多时候都低调地藏在石缝里伺机而动。把拴好蚯蚓的渔钩慢慢沉到水里,在它面前轻轻晃动,这是刺鳅难以抵挡的致命诱惑。它会毫不犹豫的一口咬住蚯蚓,然后拼命往洞里拽,决不放口。这时候只要你的钓线够结实,就能把它从洞里拽出来。

如果捉到小刺鳅,也可以放在水族箱中和其他鱼类混养。这些小家伙扁平的身体就像小弹簧一样,背鳍、臀鳍与尾鳍连在一起又像船桨,把弯曲的尾巴突然弹开,一下就能窜出好远。平时它们都藏在隐蔽处,只有在喂食的时候才壮着胆子游出来,吃几口鱼虫就又藏起来了。当刺鳅渐渐长大的时候,一定要拿出来单养,不然你的热带鱼就都变成它们的美餐了。

大家一起躲猫猫

刺鳅喜欢群居,在野外一块大石下就能聚居很多条。专门养殖刺鳅的渔农,就利用这一特点在水下铺设大竹筒或人工环礁,它们经常几十条静静地挤在一起生活,从不互相打斗。在鱼缸中有时一个掩蔽物中也会躲藏很多条,只露出一堆尖尖的小脑袋,特别可爱。

责任编辑 / 唐志远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