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星宿月亮的驿站
标签: 天文天象
天之纹理
肆意勾连的星座
几千年前开始,全世界的人们都会盯着头顶这片天空,肆意地用天书般纹路,在脑子中将星星勾连。这所谓的“天之纹路”,也就是如今所说的“天文”二字。
如今天文二字的涵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这种图腾般的想象,然而这奇妙的纹路,却逐渐形成了“星座”,千年之后,仍是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

诸神与帝王的天空
两大星座系的对话
正如我们已经唠叨了一年的黄道十二星座,目前存留下来的88星座完全是西方的星座体系,这一体系最初源自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人,再经过古希腊、阿拉伯、大航海等各个文明阶段的反复加工,又参杂了很多天文学家个人的主观更改,在20世纪初才最终稳定下来。而在古老的中国,星座体系没有那么频繁的变化,至少在汉朝就已稳定成型。
在上古时期,大凡是个生活能够自理的人,都有着丰富的天文知识。明末清初的大学问家顾炎武就曾经感叹:“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这里面提到的“毕”、“龙尾”,都是我们常说的天官体系。相比于西方,中国的星官严格来说不能称为“星座”。西方星座具有严格的勾连方式和边界,而在东方的星官系统中,一个星官由一颗或几颗距离不远的星组成,并不一定要有确定的连线和天区边界。
责任编辑 / 张超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