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非洲人?
埃塞俄比亚古人类科考见闻

梦起那让人朝思暮想的祖先
440万年前的一天,阿法盆地(Afar)的森林被橙红色光芒烤得充满了热腾腾的蒸汽,鸟儿开始歌唱。几只始祖地猿走出巢穴,越过大树粗粗的虬根,摘了几个还沾着露水的果子,喝几口清澈的溪水。这只早起的始祖地猿把果子的皮肉挤紧,像嚼草一样以提取最后一滴汁液,然后拿起了一根粗木棍,开始巡逻,保卫其领土边界,单行排行,毛发直竖,细听异动,肃静地随着领袖寻找非法入侵者。突然,一群猴子出现在不远处的树上,始祖地猿兴奋起来,猴叫声刺激着它们的食欲,那可是不易满足的。始祖地猿立刻变成最贪婪的猎人,领头的迅速组成狩猎队,森林中霎时充满了死亡的味道,始祖地猿挥着木棍扑了上去,唧!!呷!!猴子的尖叫声尖锐刺耳。…

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东北约350公里的阿法盆地是每一个古人类学者心中的麦加圣地,1974年在这里发现在当时最为古老的人类化石——距今320万年的南方古猿阿法种“露西”骨架,1976年发现了被认为是最早的古老型智人的Bodo 头骨化石。在此之后,一个又一个震惊发现在此诞生,多处古人类化石点在这里发现。
我惊醒过来,原来是梦。此时清晨的第一道阳光已经划破树梢,帐篷里憋闷非常。这里是埃塞俄比亚东部中阿瓦什(Middle Awash)地区,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怀特(Tim White)教授和埃塞俄比亚古人类学家阿斯福(Berhane Asfaw)教授共同领导的中阿瓦什项目组正在此地开展工作。我有幸作为一名中国古人类学工作者参加了该项目组,白天的工作辛苦而快乐,晚上也就夜有所梦,最近老梦到那群始祖地猿。

分 布 密 集 区
几天前,我们项目组在抵达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次日清晨就往东北方的阿法盆地进发。两辆丰田越野车经过一整天的颠簸,在翻越了一道海拔 3000 米的山脊后,终于进入了广阔的阿法盆地,阿法盆地记载了古人类学上太多的荣誉与梦想,我满怀信心地踏上了这片土地。

土生土长的肯尼亚人基穆绝对是一位数一数二的“化石猎人”,此次考察,他一人就发现了若干件人类牙齿化石。
晚上9点,我们到达了野外营地。我们的营地位于一条小河岸边。由于野外工作时间在旱季,阿法盆地缺水,这条小河成为整个野外工作期间营地生活和工作用水的惟一来源。有时候,因为频繁地冲刷,水岸边往往容易发现化石,像1984年,理查德·利基(Richard Leakey)与艾伦·沃克(Alan Walker)就在非洲肯尼亚的图尔卡纳湖西岸发现了着名的“图尔卡纳男孩”(Turkana Boy),那是一具几乎完整的古人类化石,时间大约在160万年前。“图尔卡纳男孩”属于匠人(Homo ergaster),他们身材高大,虽然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但是身材比例则大体相当,已经有了解近现代人的比较完美的直立行走方式,但是可能还未拥有语言。而且匠人和亚洲的直立人(homo erectus)非常相似,也有人认为二者是同一种类,匠人就是在非洲的直立人。非洲的匠人和欧亚大陆的直立人出现的时间相差不多,这说明从匠人或直立人诞生后不久就走出了非洲,这是人类第一次走出非洲。
责任编辑 / 张迪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