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顶背后
《登上地球之巅》背景故事


文章出自:博物 2004年第12期 作者: 余言 

标签: 定日县   山地   自然探奇   博物广知   雪山   

1960年5月25日,人类第一次从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中国登山队登顶时惊心动魄的过程,立刻被写进了报告文学《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其中的一部分还被节选收进了《语文》七年级下册的课本,叫作《登上地球之巅》。从1960年到现在,这篇课文读呀读,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学生。
44年过去了,“老黄历”也该有一个新读法吧。我和当年登山的队员刘连满老师通了电话,他的幽默逗得我笑个不停。原来,许多有趣的细节课本都没有提到。另外,原作者还犯下了一个“事实性错误”,我得给他纠正一下。
雪海中,我凝视一种千年未变的纯真……”,美丽的珠穆朗玛峰是每个登山者心目中的“圣地”。
1960年5月2日,登山队员们越过中绒布冰川,遇到了5000年前遗留下来的冰川奇迹。

还是“吓唬”人比较管用

在珠穆朗玛峰的攀登路上,登山队经历了一个星期的行军之后,“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它横亘在珠峰北坡8680米至8700米之间,近乎直立的峭壁曾经破灭了英国登山家们7次登上顶峰的梦想。在《危险的脚步》一书中,作家王灏静描述道:“这是通往顶峰的最后一道门,也是一道鬼门关。”

登顶突击队员已经在陡峭的岩壁上艰难行进了2个小时,然而“第二台阶”的最后3米似乎仍要考验他们的耐性:垂直的冰面几乎找不到可以支撑的地方,试爬了几次都摔下来了。

天越来越黑,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刘连满突然想起在哈尔滨当消防员的时候,用“人梯”的办法翻高墙。能不能试着搭“人梯”呢?他对伙伴们说,“你们踩着我的肩膀上!”

屈银华先踩上了刘连满的肩膀。第一次,没上去。再试,又跌下来了。打个冰锥吧,借助冰锥和队友的肩膀,屈银华终于爬到了岩壁顶部。接着贡布也上去了。

责任编辑 / 童晓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