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蛋”的悬崖


文章出自:博物 2006年第11期 作者: 王尚彦 

标签: 自然探奇   博物广知   

“每过三十年,那座神奇的悬崖将产下石蛋。无论哪一家得到它产下的蛋,就会被上天赐福,从此人畜兴旺,衣食无忧”在贵州省黔南州的夜郎古国故地,有这么一个古老传说在水族村寨中流传着。地质专家王尚彦老师亲密接触了这座神奇悬崖和这些石蛋,让我们跟他一起去探个究竟。
在“咕噜寨”全景图中,三座山峰后露出灰色岩质的山崖下就是产蛋崖所在地

“咕噜寨”的人们从儿时就一直心系村后的“产蛋崖”,如果他们小时候能够拣到一颗神圣的石蛋,就一定会摆在家里供奉着。而30年后当他们步入中年时,崖上才会生出下一批蛋。石蛋一批一批从崖上滚落,寨子里的人们也一代一代出生长大,生生不息。

恐龙蛋之梦

听到这个故事之后,我看到了石蛋的照片:它们大都是圆形或椭圆形的灰色石头,哈密瓜大小,表面算不上很光滑,但球体的弧面还是很规整的。这种样子可真的很像恐龙蛋。贵州省境内曾经发现过一些恐龙的骨骼化石,但迄今为止从未发现过恐龙蛋化石。如果这些“崖生石蛋”真的是恐龙蛋,那将是一项令人兴奋的重大科学发现。

从地质图上看,产石蛋的地方属于5亿年前的寒武纪地层,而恐龙蛋主要产在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2.05-0.65亿年前)。尽管如此,但若侏罗纪和白垩纪的地层在那个悬崖有所保存并且暴露出来,还是有出现恐龙蛋的可能性的。

因为这个猜测,我迫切地想去看个究竟。去年秋天,经过几个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从贵阳到达了产蛋崖的所在地——黔南州的三都县。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走进县城竟然有走入异域的感觉。水族有自己特有的古老文字“水书”,县政府等党政机关门口的牌示和标语都是汉语和水书两种文字写的,很多宾馆、餐馆、商店的招牌上也都有水书。大街上到处都是穿着水族服装忙忙碌碌的人。

责任编辑 / 李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