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我的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生活


文章出自:博物 2005年第06期 作者: 吴超 

标签: 文化文明   博物广知   

眼前漫漫的大海,内心还是熊熊的火焰。四年的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生活如潮水一样涌上火热的心头,咝咝地沸腾着。在这里,每一个学员都有一个五彩的舰长梦。为了梦想,一个个象牙塔里的纯情少男炼成了钢筋铁骨的男子汉,把那些五彩梦全部熔成了大海一般的蔚蓝色。

双手划桨横渡渤海

如果只给一艘小船,一个罗盘,有几人敢过暗潮涌动的渤海海峡?在舰院时,就听说曾有学长驾着这样的小船,在一道道潮水中穿过,在一个个礁石边行舟,在一座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餐风露宿。心中常想,那一定是只有男子汉才可为之的事情了。没想到,这样当回闯海汉子的机会说来就来了。

“海上流动大学”
舷号为“81”的“郑和号”是大连舰院的两艘远洋航海训练舰中的一艘(另一艘是“世昌号”)。 132.07米的舰长和6100余吨的排水量使它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海上流动大学”。

那年夏天,暑假姗然而至。一天中午,队长宣布,学院决定组织学员再次横渡渤海海峡,条件有四:一是考试成绩必须优秀,二是游泳水平尚可,三是身体素质不错的,四是平时表现较好的。家可以不回,毕竟还有回家的时候,横渡渤海那可是天上掉下来的机会。同班战友像炸了锅:“如果不去,那可是一辈子的遗憾呢!”几乎是一夜之间,几乎所有的人都报了名。

队长和教导员掌握着每个人的“生杀大权”,朱笔一划,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幸运地去闯海。那两天,我的右眼皮直跳,人说“左眼跳财,右眼跳灾”,战友们都说我“没戏了”,谁知他们的乌鸦嘴偏偏没说中,我不但入选了,而且还是那次远航的首艇“郑和”号艇的艇长。每艇编制十三人,一名艇长,十二名桨手。

每天的10000次
从大连横渡渤海海峡到烟台有230多海里的航程,也就是426公里。这426公里的大部分距离需要舰院的学员用双桨去丈量。30多斤的木桨平均每天要被学员摇动10000多次。整个往返11天的远航过程中,队员们划断了18根结实的木桨。

紧张的食品准备结束了,海上预先训练熬过了,大家七手八脚把几桶淡水搬到舢舨上,出航的日子在期待中来临。那天,天空中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阴沉沉的天气压得人几乎透不过气来。将军院长来了,他大手一挥,拿过信号枪,一串绿色的信号弹升上半空,帆借风势张开来,漫长的征程即将开始。

责任编辑 / 李磊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