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丁俊晖那样打台球


文章出自:博物 2006年第11期 作者: 张克 

标签: 酷玩意儿   

丁俊晖,世界上第2个在20岁之前夺得三个世界冠军的人。世界台球赛场上只有英国的奥沙利文曾经创造过如此辉煌战绩。我们再次发挥刨根问底的精神,找到了专业网站——“我的台球网”的主编,现场传授台球秘技。
1 瞄球球杆放在两眼正中间,上身和头尽量下伏,下颌贴近球杆。
2 后手右手握球杆,右肘为轴,当球杆与母球最为接近时,小臂自然下垂与地面垂直。
3 运杆右手握杆,沿球杆方向前后摆动,手臂与球杆形成的面与地面保持垂直。根据击球需要的力量大小决定运杆的幅度。
4 握杆后手轻握球杆,但是手心与球杆之间不留缝隙。
5 站立姿势右手握杆的选手,右腿站在击球点与球杆的延长线上,垂直站立。左腿与右腿大致平行站立,微曲。身体重心在两腿之间。
6 手架在正常的情况下,手架的位置与母球的距离在30厘米左右(根据当时母球的位置和个人的特点可以调整)。左手自然展开,在情况允许下,左臂平放在球台上,增加手架的稳定性。

台球的英文叫 billiar-ds&snooker,实际上有斯诺克(Snooker),普尔(Pool),开仑(Carom)三种打法。丁俊晖在英国参加的职业比赛都是斯诺克。

1875年,一位驻扎在印度的英国军官张伯伦和他的战友们首先发明了斯诺克。斯诺克是那时当地军事院校里对一年级新生的流行称法。对于这种新的台球玩法,大家都是新手,都是“斯诺克”。于是,斯诺克的叫法便开始流行并固定下来。

2006年5月26日,丁俊晖在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台球斯诺克个人赛中,以8:5战胜广东队选手刘闯,夺得冠军。左图是他在比赛中的击球线路。
母球(白色球)轻轻撞击红球后,红球沿着图中所示虚线入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母球按图中所示路线走到下一个击打位置,下一步将击打黑球入袋。
击球点根据母球走位的需要,用球杆击打母球不同的位置,使得母球出现各种不同的旋转,一般叫做加塞。根据击球点的位置,可以打出高杆、低杆、左塞和右塞等9种杆法,并使母球走到图示位置。
1 中杆
2 高杆
3 高杆右塞
4 右塞
5 低杆右塞
6 低杆
7 低杆左塞
8 左塞
9 高杆左塞

20世纪20年代,斯诺克选手乔・戴维斯第一个认识到利用控制白球走位,创造连续进球机会。只有这样我们今天才能在斯诺克比赛中看到精彩的147分。在此之前,打斯诺克的一般概念,是将明显可以进的球打进袋,然后打一个安全球,等待下次进球机会。

台球是一项以运用技巧和智慧为主的运动,所以非常适合中国人参与,而且不受年龄和性别的限制。现在,就让专家面授技艺。有了这些招式和心法,我们最少也可以摆个丁俊晖的POSE了。当然,除了站立姿势外,本秘籍涉及的一招一式都普遍适用于其他台球打法。

责任编辑 / 童晓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