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香:好情调,气味造

草药烟
通天传话筒
情人节的烛光晚宴,除了配上柔美的音乐,或许还要点上一盏熏香才够浪漫。殊不知,熏香最早出现的时候,并非仅仅为了创造情调,而是源于宗教信仰——上古开始,国人敬“天”,熏烧物体的烟雾直上云霄,在空中飘散,最适合担当沟通天地的媒介。古人祭祀频繁,于是,熏烟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但熏烧何物颇费周章。普通的柴禾不能聊表对神灵的尊敬,动物皮骨烧起来气味不好闻,烟色浓黑又不好看。经过筛选,身上佩戴的辟邪草药拔得头筹。把药草晾干切碎,往火盆里撒上一把,顿时升起一股青烟,伴随着香味四散开来。
粉粒状的草药很不耐烧,要不时添加才能奏效,所以早先的香炉没有盖子,形状类似于鼎。味道芬芳的熏烟草药不止一种,后来又演化出的檀香、桂香等各种草木香,松散的香料粉粒也被整形成耐烧的线香、柱香等紧固形状。但由于它们使用起来都是直接点燃熏烧,所以仍延用了过去的开放式香炉,让无盖香炉“自成一派”,流传了下来。

在使用树脂熏香之前,味道清香的香茅在很多地方都是熏香香料的主角。如今,很多云南风味的餐馆中,还把新鲜的香茅当作烹饪香料使用。
树脂
香港之名源于我!
西汉的时候,张骞从西域带回了一种香料——龙脑。它不是晒干的草木碎片,而是龙脑香树的树脂,燃烧时只有少量青烟,香味却更深邃。后来,人们又从东南亚引进了沉香、苏全等树脂类熏香。除了焚香祭祀,人们发现树脂熏香安神醒脑的药效很好,于是被富贵人家用于养生保健,熏香疗法也由此而生。
责任编辑 / 郭亦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