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的双城记

浴火石碑上的一代帝王
高句丽这个最年轻的世界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不过很少有人知道,拥有这么高深的评价的高句丽在被发现时,却有着一段尴尬得可爱的经历。
1877年的一天,辽宁省怀仁县(后来叫作桓仁县)知县的一个小随从关月山闲来无事中溜达到通沟河边的一片草丛中,凭着他多年来对金石玉器的把玩所形成的职业敏感,发现了一块长满了青苔的石碑。他太想拓下完整的碑文了,于是匆忙找到一个年轻的农民来除掉青苔。朴素的农民可没想那么多,他在石碑上涂满了牛粪,晾干了之后一把火完成任务。火烧青苔,对石碑本身算是一次不小的损坏,但是却完成了一次历史大发现——通过被烧出来的介于楷书和隶书之间的汉字,人们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高句丽的历史,同时,也会认识一个勇猛无常的领导人——好太王,这块碑也就被称为好太王碑。
在这块石碑之前,高句丽人从没有想到过立碑之事,正是因为此碑歌颂的主角好太王在28代王中任期虽短但是成就超大,才想到为自己的一生写下一篇刻在石头上的永不磨灭的颂章。
少年有为的好太王,18岁即位时就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在这个灵魂人物的领导下,高句丽国的版图面积增加了一大块。在好太王在位的22年中,几乎每年都有新的捷报在史书中记载,被称赞为“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一点也不过分。撰写好太王碑的书生眼见笔下自己国王统治的这段时间内,一排排胜利的字眼争先恐后地出现,想必也很难忍住内心的激动吧。
责任编辑 / 张娟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