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贞
寒冬青翠色 不复忧国曲
标签: 草木庄园

女愤青的绝命歌
先秦春秋时的鲁国并非安居之所:北有强齐虎视眈眈,东南则有楚国“蛮夷”啸聚,偏偏鲁国的王公大臣们又不思励精图治。鲁穆公年间,有位少女靠在家门口的柱子旁边暗自哀叹,邻居见状,以为少女春心荡漾,于是问她:“莫不是想嫁人了?”岂料少女却回答:“你是何等胸无大志!如今的鲁国内忧外患,不能抵御外敌,不能平抚百姓,我是忧国忧民才在这叹气,跟嫁人有什么关系?”由于这通言语不为他人理解,甚至招来了四邻非议,少女心怀愤恨,只身钻入山林之中。在山间一株伟岸苍翠的树下,少女抚琴而歌:“菁菁茂木,隐独荣兮,变化垂枝,合秀英兮。修身养行,建令名兮,厥道不移,善恶并兮。屈躬就浊,世彻清兮,怀忠见疑,何贪生兮?”唱罢,少女在树下自绝而亡。
赞颂藏于山间茂盛清秀的树木,用来比拟自身的贞洁与志向,因为不能施展抱负,又不为世人所认同,于是决定不再忍辱偷生——少女的歌曲大致是这般意境,东汉名士蔡邕把这段故事和这首曲子,收录到了《琴操》一书中。因为所歌颂的树木寄托了少女的贞守之志,所以这树从此被称为“女贞”,而那段歌曲也命名为《女贞引》。

翠绿耐寒冬
说女贞具有坚贞之志,倒也并非空穴来风:自中原地区至南海之滨,女贞树纵然在严冬时节也不枯萎凋敝,青翠的叶子挂在枝头,傲视雪雨风霜。在黄河以北,经年常绿的树木种类屈指可数,于是女贞显得尤为珍贵。晋朝时有赞颂女贞树的诗赋:“女贞之木,一名冬青。负霜葱翠,振柯凌风。故清士钦其质,而贞女慕其名。”或许为了与高洁的形象相符,女贞通常生于少人来往的林间,颇有避世隐者之风。诗仙李白曾多次游历秋浦河畔(今安徽境内),所作《秋浦歌》中的一首即云:“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白鹭翩飞,声声猿啼,女贞成林之处,想必当是归隐田园的幽僻之所。




仙山灵药 返老还童
《山海经》中称:“太山上多金、玉、桢木。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此太山非彼泰山,当是奇想而出的圣地,而“蜚兽”在山上守护的“桢木”实则就是女贞。唐朝时寻仙修道之风日盛,人们见女贞树叶终年不落,于是认为这种树木汇集了天地菁华,传说修仙之人时常服用女贞的果实,以助得道飞升,甚至连灵丹妙药的制作方法也在世间流传——将女贞的果实用酒浸泡一昼夜,去掉外皮,晒干捣为粉末,混以旱莲草的汁液揉搓成药丸。服用这种“仙丹”百枚,能够让人臂力加倍、百病不侵,白发变黑甚至返老还童。李时珍指出,女贞果实入药具益肾之效,可健腰膝,返老还童虽不可企及,但多少具有使白头发变黑的作用。至于女贞树叶,若是捣出汁液漱口,则可治疗口舌生疮。
责任编辑 / 王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