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是桃源

刘子骥的桃花源,衡山听来的灵感
东晋年间,南岳衡山,密林深处。几乎看不到路,一个斑白头发的灰衣人身手矫健地一会儿攀上怪石,一会儿探下山涧,时不时地采集一些可用的草药放进背篓里。不知不觉中,他来到了一条以前从没到过的山谷,谷里还有一个深潭,潭水说不出的清寒。
采药人叫刘子骥,他望着眼前的一切有点不知所措。突然,他发现湖对岸的两块巨石十分奇特。这巨石下部近似圆柱,上部则是一个尖顶,竟活脱脱是两个石头做的谷仓,这似乎隐隐昭示着什么,刘子骥迫不及待想过去看看它的究竟。结果,越是想到达彼岸,偏偏就越无路可循,寒潭既深又广,四边的湖壁均无半点儿立锥之地。天色渐晚,刘子骥匆忙踏上归程,却发现已经迷失了方向,最后遇上了一个晚归的樵夫才得脱险。
回家后跟乡邻打听,有人说山中的石头谷仓其实是仙人储藏东西的地方,里面有各种灵丹妙药。刘子骥听了赶紧再去寻找,可是,不管他再怎么搜寻,记忆中那个神秘的山谷再也没有出现。
这个故事详细地记载在唐朝人撰写的《晋书·隐逸传·刘子骥》里。然而我们从《桃花源记》的末尾可以发现这样一段话:“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陶渊明本人就生活在东晋时代,而且他和刘子骥不但相识,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那么也许,就是刘子骥出发之前的这个传说,在阴差阳错中触发了陶渊明的灵感,由此成就了这千古名篇《桃花源记》?
责任编辑 / 刘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