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我说
文章出自:博物 2011年第10期
标签: 读编互动

多宝鱼、比目鱼和光鲽
北京·肖琳
这期的“找找看”真有意思,刚翻到的时候,我还以为是体检时用来查色盲色弱的测试图呢。这个“光鲽”不光会变色,还会往身上洒碎石砂子,真是够聪明的。我马上用它来测测同桌的色盲程度,他竟然说:“怎么看着那么像餐桌上的多宝鱼啊?”我再一看,可不是嘛。过两天我跟家里去海鲜酒楼,捞鱼的大伯说:“多宝鱼就是比目鱼。”请问“老博”,这多宝鱼、比目鱼和光鲽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博物》
比目鱼是人们对身体扁平,两只眼睛长在一侧,平时生活在浅海海底沙地上的这一类鱼的俗称。其实,它包含的种类有很多,现在人们总共发现了600多种,按照动物学分类,它们都属于鲽形目,但分属于鲆科、鲽科和鳎科。杂志里的光鲽属于鲽科;餐馆里的多宝鱼,一般是鲆科中的南方鲆和日本鲆;而鳎科中的代表,就是绕口令里“打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拎五斤鳎目”所说的鳎目鱼。
草原上的围栏
山东济南·铁易轩
哇!这期《博物》又有了那种大幅的生态系统插图,这可是我的最爱,以往那些红树林、流石滩、山地雨林、池塘……我每次都用扫描仪扫下来,然后再打印出来贴墙上。这种插图可以对着下面注解一个一个找,很有意思。不过,我猛然发现这期的插图和以往有些不一样—不够纯自然,上面竟然出现了铁丝网,这是“老博”没注意,还是有意而为之呢?
《博物》
如果我们现在到国内草原去,一定会看到这样的铁丝网围栏。其作用一方面是为了划分草场的归属,同时也有利于轮流放牧,道理类似于农田的轮耕,使草地也能休养生息。尽管它不利于草原美景,但也算是我国在现阶段,不得已而为之的治理手段。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