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之梦
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
文章出自:博物 2004年第04期

我的大玩具
阳光明媚的午后,两个恰好与大门齐高的“投篮机器人”靠轮子滑出北京工业大学机电楼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实验室大门,来到光线较好的大厅里向我们现场展示球技。它们完全没有人形,惟一的使命是找到篮筐投入藤球,不过它们独一无二的造型、准确抓取和投篮的动作吸引了许多穿过大厅上下楼的师生驻足观看。

汽车人!变形!出发!!
“传感器是它的眼睛,这块小芯片就是它的大脑了。” 它们的主人之一——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大四的学生李春福向我介绍着,虽然它们的外形比我头脑中对机器人的概念要粗犷得多,但我还是对眼前这两个高大的家伙充满了好奇,仔细搜索着它们身上的每一处连动机关,发现了扎头发的橡皮筋、自行车闸的钢线还有天桥市场卖的塑胶小车轮。
“它们现在的样子与最初的设计图纸几乎完全不同,每一个零件都是我和我的同学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亲手做的,在上一届央视的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为我们赢了两场比赛。虽然没有取得名次,但这是我第一次亲手制作机器人,漫长的过程让我们的收获很多。”当我问他这个过程中最大的乐趣是什么,小李想了想说,应该是一个又一个困难的攻破和对机器人概念的转变。
李春福从小就对机械的东西特别感兴趣,举一个实例就是“特喜欢看我爸修车”,自己也一直喜欢亲自动手做一些小东西,所以就把机械专业作为自己今后从事的方向。机械设计、电子信息、机器人学都是他们的专业课, 现在他正带领低年级的同学为下一次的机器人大赛设计图纸,“原来一直以为机器人很深奥,只有专家才能做,做过才发现自己也可以实现。”熬夜编程序、亲手磨零件把李春福对机器人的概念从离奇的幻想拉进现实。
责任编辑 / 张迪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