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阵飞向何方?
古诗词中的候鸟迁徙

雁去雁归的季节
古时候,飞在空中的雁阵是再常见不过的景象了。望着归雁乘秋风南去,遂生伤怀之意,抑或在和暖的东风里,迎接北上的春雁,心怀欢喜,这都是古人时常经历的情愫。

李清照的凄婉名作《声声慢》里头,苍穹下飞舞着旧时相识的大雁。它们飞过了黄花堆积的山坡,黄花已近凋落,憔悴不堪。这里所谓的黄花,就是菊花了,菊花残,满地伤,显然是秋末景致。因此这里的大雁,也应当是南飞的雁群。
同样是在花落时节,北宋的富贵丞相晏殊,也对于飞过的燕子感觉似曾相识。但花落得无可奈何,绿肥红瘦,小园之中留着残香,让人徘徊其间细细品味。这是春花才有的特质。满阶狼藉许多红,这样的落花,是用来感叹春光苦短的,也正符合了“无可奈何”的心境,归来的燕子,自然是从南向北而飞的。顺便说,虽然大雁和燕子同为候鸟,但古人通常提及燕子飞去飞来,都是描写春季的光景。大约是燕子在秋天都是悄无声息地撤离,只有在春天,才喧闹着重新出现,惹人注目。不像大雁,无论来去,都要排好队伍,标志一般地出现在天空。

总的来说,判断大雁的走向,需要格外关注诗句前后的景物。李嘉佑说“身随鸿雁归”,这事发生在槟榔树下,而只有岭南之地才有槟榔;加上后面又说,想到了“金陵渚”,也就是金陵附近水中的小洲,金陵就是南京,从有槟榔的地方,遥望南京,鸿雁理应是从南方向北飞去。
责任编辑 / 王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