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尘封的历史
西北大学考古系


文章出自:博物 2006年第05期 作者: 孙金松 

标签: 博物广知   

当老师拿出一张国家文物局颁布的田野考古领队资格证时,同学们羡慕的眼神似乎透过这张纸看见了自己的未来。我越来越沉迷于考古的魅力:探求未知是人类的本性,复原逝去的历史成为我们其乐无穷的梦想和光荣使命,那尘封的历史不过是无数生命与时光积淀而成的,包括我们的青春年华。
古时人烟繁茂之地,历经沧海桑田早已面目全非,考古工作者将通过点点滴滴的遗存探询久远年代前的秘密。都市角落、乡村农田和山郊荒野都可以成为如今的考古现场。供图/杨帆

长安城中的历史抉择

在上个世纪,我的生活像远古人类一样简单无忧。但公元1999年,18岁的我终于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黑色的7月(那时高考是在7月进行)过去了,世界没有像古代预言家说的那样毁灭,幸存下来的我如同鬼使神差,世纪末之梦醒来时,发现自己已经成为长安城中西北大学考古系的学生了。

我从小就生活在西安这个十三朝古都,文物古迹遍地都是,梦里经常回到唐朝,“考古”这个词汇似乎距离生活很亲近。但对于考古这个专业,我还是感到充满传奇,银幕上的考古学家总是浪迹天涯探寻传说中的宝藏与秘密,生活惊险刺激,尽显英雄本色。当然,还有更现实的诱惑:我时常对自己说,等我毕业了到西安内外的众多景点去玩就不用买门票了。如今想来十分遗憾——我毕业已经3年了,却从未再去过那些地方。

西北大学的考古系声名昭着,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成立最早的考古专业之一。今年正好是50周年的大庆,如今它下设考古学和文物保护技术两个本科专业,与历史系同属文博学院。我的考古生涯就是从文博学院的博物馆里开始的。为了培养专业兴趣、强调专业重要性,所有院系的学前教育必不可少,而考古系的方式别开生面:大家围坐在博物馆的红地毯上,听老师讲那些过去的事情。当老师拿出一张国家文物局颁布的田野考古领队资格证的时候,我们羡慕的眼神似乎透过这张纸看见了自己的未来。

入学之后,我很容易就弄清了大学里的考古专业与电影里的异同。很明显,西北大学考古系不传授拳脚功夫和骑马打枪,但开设的课程真的会使你成为博学多才的博物学家。除了中国考古学通论、概论和从旧石器时代到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考古专业课,我们还要学习历史、博物馆学、文物研究、文物保护、环境、动物、体质人类学,甚至人力资源管理(因为勘探、发掘时一位考古领队需要组织协调人数不等的专家、技工和民工),所有课程在日后的工作中都有用武之地。当然,从事考古必备的职业素质首先是扎实的科学态度和清晰的逻辑思维。

责任编辑 / 许秋汉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